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1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31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42
一、简答题
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舆论是社会控制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舆论虽然不具有硬控制的强制作用,但它能与社会的政治力量、法律力量配合,共同发挥调节社会、规范人们行动的作用。有时,舆论甚至可以发挥政治、法律等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2)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可以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而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则可能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光荣任务和神圣职责。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尤其是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更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
2. 简要说明“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答案】在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形态为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1)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的对象再也不是局限在某‘狭窄的社会阶层中,而是基本失去了阶层差别的大众。以此为特征的大众文化不可能沿用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所要求的、适合自身的新型载体,必须有能真正为大众所享用的特点。大众传媒无疑正是这样一种媒介,它能让大众在毫无外在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地享用大众传媒。这一特点无疑为传播大众文化准备了最允分的条件。
(2)大众传媒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大众文化在内容方面的基本特征是易于普及,及时消费。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期望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偏好适合大众口味,能为最多的人理解、接受、欣赏的内容。而追求时效也是大众传媒的特点。在大众传媒的世界中,“新”就意味着“好”。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的产品正是一种即时使用的消费品。
(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所长
大众传媒集合了历史上所有传媒的传播手段,如电影集合了多种艺术的特征,因此被称为综合艺术。电视更是史无前例地包罗万象。因此,以视像刺激为主要手段,辅之以声音、文字、色彩等诸种手段的现代大众传媒,对人类感官形成的刺激相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播来说,都是无
与伦比的。
3. 简述新闻类别有哪些?
【答案】(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中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力一新闻。三类新闻的版面配置,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力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3)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①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等。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
②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如物价J 漫慢降低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①硬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报道要求: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且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②软新闻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特点: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4. 简述受众对于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受众对于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表面上看,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是由记者、编辑决定。但从长远看,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属于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同样必须从顾及受众所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否则就真的成了“对牛弹琴”。
(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媒体风格的定位看似是新闻人长年累月探索、实践的结晶,而实际上是根据读者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媒体的风格。
(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不停的变革是新闻媒介的一个特点,无论报纸的版面安排、专栏设置还是电台、电视台的栏目更换,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归根到底,变革的依据在于新闻媒介不断追逐受众的新需求。是受众迫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变革。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追逐利润是传媒的基本宗旨和终极目标。从表面上看,广告是媒体(除公共媒体外)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广告客户愿意付出大笔广告费并不意在媒体本身,而在于媒体所拥有的受众。所以,对于媒体而言,谁拥有受众,谁就拥有广告,谁就拥有利润。无论是媒体通过各种节目尽可能多地聚集受众,然后去寻找相应广告商,还是主动为广告商度身定制节目去聚集受众,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把受众当商品。媒介向广告商出售的也不是物质形态的空间,而是特殊商品—受众。
5. 如何理解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答案】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指新闻职业道德区别于包括一般社会公德和别种行业职业道德在内的其他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定性。
作为道德现象的一种,新闻职业道德必然与一般道德有着共同的本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就是这种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遍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新闻事业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形成各自的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原则; 另一方面,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遍意义上的道德体系一样,往往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不同的道德价值追求。
(2)新闻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发布新闻信息时所显示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调节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意识和规范形态,同教师、医生、商人等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就更接近于政治。
(3)新闻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新闻职业道德是通过自律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它既不同于新闻法规,也不同于新闻纪律。新闻职业道德是由同一社会的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深刻的新闻职业内涵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内化于新闻从业者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并通过他们的视听言行表现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规范。这种内化的规范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有可能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植根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决定于新闻事业的性质,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用以调节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对社会产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