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我国区域经济生活中,后进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着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全国人民、尤其是后进地区干部群众的大问题。因为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异(经济梯度)一经形成,“马太效应”即对其施以影响,处于低经济剃度的落后地区,在“马太负极”阴影作用下,经济开发步履艰难、成效甚微,甚至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在继续拉大;并且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又是处于低经济剃度的发展中国家,后进地区及落后地区所占面积很大,人口很多,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不但自身的发展缓慢,也制约着整个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这么一个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理论研究却十分薄弱。近年来虽有一些学者对我国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作了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大多是从全局和总体的角度对落后地区进行研究。大家知道,我国各个具体的落后地区之间经济、人口、自然、社会、历史等的差别很大,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区域经济开发的方向都是不同的,因此这些从总体角度的研究成果,对各具体落后地区而言,往往“中看不中用”,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很差;有的研究虽从具体案例出发,但往往从经验出发,理论上研究的不多,使地区经济发展宏观、长远的思路不明确,对应地区相互借鉴亦较盲目。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在导师张治勋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投入了后进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剃度理论作指导,选定人均国民收入等六个因子作指标,提出将我国低经济剃度的落后地区进一步划分为后进地区、贫困地区、极贫困地区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案(见第2页)。显见,后进地区是我国落后地区中的一种类型,即处于我国低经济剃度中较高台阶的那种类型。它实际上是毗邻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现代工业较为薄弱的不发达地区。 后进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必须有充分的理论准备。文章在论述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剃度理论、增长极理论、刘易斯模型、农村发展理论等关于后进地区区域经济开发理论模型过程中,廓清了后进地区区域经济开发的理论思路:研究认清自身的经济剃度位置,在大力进行工业增长极建设中,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扩张,不断跃上经济新台阶。苏南经济模式的经验亦表明,地区经济开发要以工业建设为中心,并要十分重视乡镇工业的发展。这实际上映证了前述理论思路。 在陕西渭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案例研究中,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后进地区“以工业增长极建设为中心,工业增长极建设与农村发展建设有机结合”的经济发展战 略。从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战略重点、战略支持等方面对渭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结构(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规划,作了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认为,为南地区近期(10—15年内)应以电力(含煤炭采选)、饲料级农果副产品加工、有色金属采选、建材等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规划含主导产业部门(同前,略)、先行产业部门(有色金属(如铝)冶炼及加工制造业、有机化工(以煤和石油为原料)、机械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产业(主导有湿度大于1而不包括上述二大产业部类的各产业部门。不一一列出)三大部分。 文章还简要论述了后进地区从宏观(全国范围内)上抑制“马太效应”消极影响所必须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既改善内部机制、外部环境配合和依靠科学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创新。 回顾本课题的分析研究过程和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本文在虾类方面于前人工作有所突破和创新,请学术前辈和学长们指正: 1、提出了对落后地区进行分类的一个简明实用方案;定义了后进地区。 2、在理论准备3、部分,4、没有简单地选取某一个理论作后进地区开发的理论,5、是对有关的几个理论进行分析取舍,6、组装成一个全新的理论,7、并以此作为后进地区的区域开发的理论依据。这种组装,8、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 9、在危难战略研究部分,10、战略思想中没有单一的提出大搞工业建设,而11、是同12、时提出工业增长极建设与农村发展建设有机结合的思想,13、这句更深刻的涵义。战略重点研究中,14、笔者运用最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对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16、目的在于是战略研究部落于空泛,而17、能把战略与规划结合起来,18、增强战略研究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