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冯梦龙“三言”中女性的个性解放思想

关键词:女性,贞节,婚恋,个性解放,近代性爱

  摘要

明代中晚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的变化;哲学、文艺思想的解放、价值观念的变革和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些,在冯梦龙"三言"中都有显明而深刻的反映。其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比较充分地体现在女性的个性解放思想与行动中。我们从她们的思想转变、个性解放入手,就足以体察人的个性解放程度,因为她们能否释放出一点心人的尊严和呼吸,就意味着整个人性觉醒的春风的穿透力。 本文试图就"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个性解放思想进行探讨,从她们的悲喜、爱憎、苦乐、愁思中提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给明中叶至后期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 正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方法。"情教"思想是冯梦龙塑造人物、品评美丑的标准,是创作编撰"三言"的理论指导,也是他一生追求的人生理想。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阐述"三言"女性个性解放思想在婚恋中的表现。"三言"是一部女性的情史,它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渗透出的婚姻观念,既是明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又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理想。"三言"中女性对爱情的追求,正是对人身自主与自由的追求。情的解放,正是个性的解放。首先"三言"中的女性对婚姻爱情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她们大胆地自择佳偶,将"真情""互爱"人微言轻择偶的标准,摈弃了所谓的"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代之以"知情知趣,志诚忠厚"的新追求。其次,"三言"中女性所追求的爱情,带有了浓厚的近代的性爱色彩。她们更看重平等的爱情,爱情的炽烈程度已由"真"进入"痴"的境界,为了爱可以用生命来孤注一掷。无论是闺中小姐还是已婚少妇,虽个性各异,经历不同,在行动上都大胆而执着,体现了她们试图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而把握生活航向的主体力量。再次,"三言"中女性对薄薄的负心汉,已摆脱了简单得分或忍辱自怨的作法和心理,而是上升到了维护爱情纯洁、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层面。她们不再默默吞食爱情的苦果,而是勇敢地向男子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提出控诉,敢爱敢恨,不报之于来生而报之于今世。最后,"三言"中的女性冲破了传统贞节观念的束缚,不再作封建道德无谓的殉葬品,而是注重自我内心的深刻感受,充分实现做人的权利。判别女子贞节与否的标准,不再是看她身体是否清白,而是用情的有无来加以衡量。是贞于情,还是贞于婚姻;是贞于自我意志,还是贞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市民的平等观念对封建伦理道德形成了强烈冲击。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三言"女性个性解放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时代风尚的变化,催醒了久居深闺的女子的自由意志,也为她们提供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体现才能的机会。"三言"一反"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塑造了不少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肯定和赞颂妇女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见识,大胆地为妇女正名。"三言"中的女子,不仅在文才、胆识、谋略、艺才、管理才能等方面不逊于男子,甚至还赛过男子,从这些女子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到男女平等的呼声已越来越高。 本文结束语部分将"三言"所反映的女性个性解放总是放到元明清三代同一题材作品中加以参照,说明女性觉醒到女性解放的历程,是无比艰难痛苦,充满反复的。 全文近五万字,限于天分学力,加之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教师同学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