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藏大学税收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政策
【答案】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确定的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税收政策的实施过程是税收能动地作用于经济的一个过程, 是由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主体、政策环境等内容组成的完整的调控体系。
2. 抗税
【答案】抗税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拒绝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威胁、围攻、殴打税务人员等行为, 也属于抗税。情节轻微, 未构成犯罪的,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 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除由税务机关追缴纳税人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 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简答题
3. 结合我国实际, 谈谈你对优化税收成本的看法。
【答案】我国税收成本存在征税成本总量偏高, 且结构不合理;纳税成本负担沉重, 深受政治体制影响;税收社会成本进一步扩大等问题, 需要按照下列原则和方法优化我国税收成本。
(1)税收成本优化的原则
①有利于组织税收收入
②有利于实现或促进依法治税
③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
④有利于改进为纳税人服务
⑤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2)税收成本优化的要求
①税收制度的优化
税收制度的优化是税收成本优化的基础, 是实现依法治税和提高税收分配效率的重要保证。具体包括:
a. 法律制度的优化;
b. 税制结构模式的优化;
c. 税收征管模式;
d. 税收管理体制的优化。
②税收环境的优化
税收环境的优化是税收成本优化的外部条件。只有全社会都能树立税收法制的观念, 各级政府
和相关部门都能理解税收、支持税收, 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 并建立良好的税收社会服务体系, 税收成本优化才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③人员素质的优化
人员素质的优化是税收成本优化的基本保障。
(3)税收成本优化的措施
①依法治税, 加快税收法制建设
依法治税是指所有税收分配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和国家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进行, 税务机关要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征税权力, 纳税人要依法履行其应尽的纳税义务;
②简化税制, 优化税制结构
简化和完善现行税制, 优化税制结构, 是降低税收成本的根本途径。
③强化税收成本意识
a. 引入日本管理模式中“成本企划”的思想, 树立全局的观念;
b. 对税收成本的认识要全面化, 对税收运行的整个过程要全面考虑;
c. 在税收工作中引入“成本否定”的观点和做法;
d. 建立税收成本核算制度。
④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推进税收征管的现代化进程
a. 规范税务机构设置, 完善税收征管组织体系;
b. 形成方便简洁的税收征管程序:
c. 建立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纳税服务体系:
d. 加快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设。
4. 试述亚当•斯密以及瓦格纳对于税收原则的基本观点。
【答案】(1)历史上第一次明确系统地阐述税制原则的当推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四原则。
①平等原则。国民应以其所得收入的多少为比例, 向国家缴纳税收。具体表现在:
a. 取消免税特权, 不管是贵族还是僧侣, 都要与普通国民一样依法纳税。
b. 税收保持“中立”, 不能因征税而改变财富分配的原有比例,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形成或储蓄也不能因征税而受到阻碍和限制。
c .按能力大小比例课税。
②确实原则。课税必须明确决定, 不可含混不清, 征税者不可肆意征收。
③便利原则。征纳手续应当从简, 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使国民感到方便。
④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在征税过程中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额之间的差额越小越好, 亦即将税务部门征税时所花费的费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2)19世纪后期, 德国瓦格纳集中前人税收原则理论之大成, 提出四大原则:
①财政收入原则。
a. 收入充分原则, 税收收入应足以满足国家财政需要;
b. 收入弹性原则, 税收收入能随着经济増长而自动增加。
②国民经济原则。
a. 慎选税源原则, 应选择有助于保护税本的税源, 以发展国民经济;
b. 慎选税种原则, 税种选择, 尽量选择难以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③社会正义原则。
a. 普遍原则, 税负普及于每一公民, 人人有纳税义务;
b. 平等原则, 应根据纳税能力大小征税, 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其纳税能力相称。
④税务行政原则。
a. 确实原则, 纳税的内容及程序事先规定清楚;
b. 便利原则, 便利纳税人, 简化征收手续;
c. 节省原则, 节省征收管理费用, 也应尽可能地减少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费用开支。
5. 房地产税为什么只能充当省级以下地方主体税?
【答案】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 房地产税一般是作为地方性税种而存在的, 而且是作为省或州以下基层地方政府的税种。房地产税不宜作为省一级的主体税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征收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
因为正规的财产税的税基以课税对象的市场价值为准。一个省内部各地发展往往不平衡, 房地产价格差别很大, 很难找到一个全省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基准不一致, 就难以公平课税, 全省统一的房地产税就很难有效实施。硬要推行, 征收管理成本将很大。
(2)省范围大, 无法与纳税人受益挂钩。
将房地产税作为省税, 获得的收入在全省范围内安排, 无法与纳税人受益挂钩, 起不到受益税的作用。而美国的经验表明, 受益税机制的存在是财产税克服其固有弊端的必要机制, 在没有受益税机制的情况下, 财产税不是良税, 不宜做主体税。
(3)无法形成对税负的有效控制机制。
如果社区足够小、信息比较对称、迁移容易, 当人们发现负担的房地产税超过政府以此为经费提供的公共产品利益时, 在其他途径无效, 且迁移的成本低于税收负担时, 可选择迁移的方法来抵制, 从而形成税负、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纳税人偏好吻合的约束机制, 减少房地产税的福利损失。如果将房地产税作为省税, 这种机制将不复存在。
6.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 投资可以分为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私人投资的显著影响。
(1)税收会导致投资总额的减少
①私人投资的目的是追求更高的投资效益, 预期的投资收益高, 投资意愿必然上升;预期投资必然随之上升, 反之, 则投资意愿会下降。在投资领域, 只要预期投资收益存在, 即投资的边际成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