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1989年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A.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形势总体走向缓和。
问题:
[单选]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冷战秩序的瓦解延缓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问题:
[单选] 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目前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大约85万家子公司。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当前世纪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多极化。B.区域集团化。C.全球化。D.一超多强。
问题:
[单选]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问题:
[单选] 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铁器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国家走向统一。分封制的崩溃。
问题:
[单选]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问题:
[单选]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
问题:
[单选]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问题:
[单选]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问题:
[单选]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