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问题:

[单选]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D.兴办公共工程。

问题:

[单选]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问题:

[单选]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问题:

[单选]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D.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问题:

[单选]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问题:

[单选] “1930年冬季成为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问题:

[单选] 2007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竞选世界银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新行长。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

A.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B.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C.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D.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问题:

[单选]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A.经济、科技、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B.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问题:

[单选] 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