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一开始,斯大林对马歇尔计划曾表现出“谨慎的兴趣”,便派外长莫洛托夫与英、法外长会谈。英、法提出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表明()

A.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包括整个欧洲。B.受援国牺牲经济主权是接受援助的前提。C.英、法不希望苏联加入援助计划。D.并没有体现意识形态的对立。

问题:

[单选] 克罗地亚学者纳达·道基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斯拉夫的垮台以及其他欧洲的社会主义的垮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没有发展前景了,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也是有前景的。”该学者认为()

A.欧洲社会主义的垮台是西方国家颠覆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正孕育着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C.社会主义的前景并不会因为东欧剧变而黯淡。D.东欧剧变之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有前景。

问题:

[单选]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主要理由不包括()

A.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B.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C.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的时代基本结束。D.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面崩溃。

问题:

[单选] 2001年,日本政府借反恐名义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2003年还通过《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并在年底向伊拉克派兵,这是日本首次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外地区派兵。这些主要说明()

A.日本已成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B.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日本积极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国际活动。D.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问题:

[单选]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问题:

[单选] 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非就在反帝、反殖、反霸的历史浪潮中并肩战斗,在振兴民族经济的艰辛历程中携手同行。”下列属于中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并肩战斗”的事件是()

A.不结盟运动。B.在非洲国家的积极支持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共同参加万隆会议,形成团结合作的“万隆精神”。D.共同参加日内瓦会议。

问题:

[单选] 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B.一五计划完成。C.中苏关系恶化。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问题:

[单选]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问题:

[单选] 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B.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D.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问题:

[单选] 1989年9月,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看待国际形势、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稳住阵脚”方针的是()

A.与英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B.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C.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会议。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