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问题:

[单选] 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

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

问题:

[单选]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

问题:

[单选] 《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问题:

[单选]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问题:

[单选]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下列最符合“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明朝废丞相制度。C.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

问题:

[单选] 《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说“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材料反映出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

A.注重恩荫。B.多元选拔。C.公平竞争。D.科举考试。

问题:

[单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这一论述的主旨是()

A.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B.学术中衰导致人才缺乏。C.宋初承袭五代的积弊。D.宋朝政治制度没有建树。

问题:

[单选] 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

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

问题:

[单选] 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