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冶炼镁的原料的是() A.冰晶石。 B.光卤石。 C.萤石。 D.高岭石。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知州宋叶适言:“艺祖思靖天下,以为不削节度,则其祸不息。于是姑置通判,以监统刺史而分其柄。命文臣权知州事,使名若不正、任若不久者,以轻其权。监当知榷税,都监总兵戎,而太守者块然徒管空诚,受词诉而已。”这表明()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较为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地方司法人员由各州派文官担任。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这一论述的主旨是() A.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 B.学术中衰导致人才缺乏。 C.宋初承袭五代的积弊。 D.宋朝政治制度没有建树。
《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说“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材料反映出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 A.注重恩荫。 B.多元选拔。 C.公平竞争。 D.科举考试。
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