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年医学(医学高级)题库>老年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6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乏力2周,加重1d”来诊。查体:T36.4℃,P84次/min,R18次/min,BP100/60mmHg;贫血貌,巩膜黄染,双侧颌下可触及数枚直径0.5cm大小淋巴结,质中,活动,无压痛,咽无充血,舌乳头正常;胸骨无压痛,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该患者的治疗措施包括()(提示抗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

A.寻找并治疗基础疾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合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合并应用达那唑治疗。可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其他措施无效可考虑脾切除。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6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乏力2周,加重1d”来诊。查体:T36.4℃,P84次/min,R18次/min,BP100/60mmHg;贫血貌,巩膜黄染,双侧颌下可触及数枚直径0.5cm大小淋巴结,质中,活动,无压痛,咽无充血,舌乳头正常;胸骨无压痛,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85岁,因“咳嗽、气短伴乏力2周”来诊。病程中有发热,体温最高37℃,盗汗。既往有双下肢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高血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等病史。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水肿。血常规:Hb128g/L,RBC3.71×10/L,WBC4.9×10/L,N0.47,L0.42,PLT62×10/L。腹部超声:脾厚5.6cm,长径16.2cm,未见占位。胸部CT:右侧椎旁膈肌脚紧贴T椎体见弧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9HU,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左下肺前内基底段斑状影,双侧肺门不大,纵隔淋巴结无增大,胸腔积液征(-)。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85岁,因“咳嗽、气短伴乏力2周”来诊。病程中有发热,体温最高37℃,盗汗。既往有双下肢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高血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等病史。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水肿。血常规:Hb128g/L,RBC3.71×1012/L,WBC4.9×109/L,N0.47,L0.42,PLT62×109/L。腹部超声:脾厚5.6cm,长径16.2cm,未见占位。胸部CT:右侧椎旁膈肌脚紧贴T椎体见弧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9HU,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左下肺前内基底段斑状影,双侧肺门不大,纵隔淋巴结无增大,胸腔积液征(-)。入院后应首先进行的检查有()

A.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浅表淋巴结超声。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85岁,因“咳嗽、气短伴乏力2周”来诊。病程中有发热,体温最高37℃,盗汗。既往有双下肢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高血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等病史。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水肿。血常规:Hb128g/L,RBC3.71×1012/L,WBC4.9×109/L,N0.47,L0.42,PLT62×109/L。腹部超声:脾厚5.6cm,长径16.2cm,未见占位。胸部CT:右侧椎旁膈肌脚紧贴T椎体见弧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9HU,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左下肺前内基底段斑状影,双侧肺门不大,纵隔淋巴结无增大,胸腔积液征(-)。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A.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消化道、脑等重要脏器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52岁,因“乏力1个月”来诊。近1个月体力下降明显,轻微活动出现气促、心悸。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T36.8℃;重度贫血貌,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黏膜无黄染;胸骨可疑压痛,HR109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肝肋下2cm,脾肋下平脐;双下肢水肿。下列选项中,为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

A.血常规。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及分类检查。血生化。心电图。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52岁,因“乏力1个月”来诊。近1个月体力下降明显,轻微活动出现气促、心悸。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T36.8℃;重度贫血貌,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黏膜无黄染;胸骨可疑压痛,HR109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肝肋下2cm,脾肋下平脐;双下肢水肿。应进一步做的检查和处理包括()(提示血常规:Hb53g/L,可见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泪滴状)0.24,可见红细胞碎片,WBC21×109/L,中早幼粒0.04,中幼粒0.10,晚幼粒0.15,PLT370×109/L。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ECG:正常。腹部超声:肝大,脾大。骨髓活检:纤维组织增生明显。)

A.完善突变基因筛查及染色体检查。快速大量补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000U,皮下注射,3次/周。输注红细胞悬液。羟基脲,1g,口服,2次/d。达那唑,100mg,口服,3次/d。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52岁,因“乏力1个月”来诊。近1个月体力下降明显,轻微活动出现气促、心悸。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T36.8℃;重度贫血貌,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黏膜无黄染;胸骨可疑压痛,HR109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肝肋下2cm,脾肋下平脐;双下肢水肿。结合目前患者情况以及治疗进展,下一步可以选择的治疗包括()(提示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脾回缩至肋下2cm。)

A.沙利度胺或雷那度胺。去甲基化药物。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药。脾放射治疗。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67岁,因“发热、肋骨痛1个月”来诊。查体:贫血貌,下肢皮肤少量出血点。血常规:Hb89g/L,WBC正常,PLT50×109/L。颅脑X线片:颅骨有溶骨性改变。可选择的诱导治疗方案包括()(提示SCr≥176.8mmol/L,不适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DVD(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M。MP(马法兰+泼尼松)。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TD(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AD(阿霉素+地塞米松±长春新碱)。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53岁,因“间歇性无力4年”来诊。每次发作均经补钾治疗后好转。患者口、眼干16年,哭少泪,进干食须水送。3年前患肾小管性酸中毒,长期服用“枸橼酸合剂”后治愈,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