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学题库>教育心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 教育者经常分析教材中的模范人物,介绍报刊中对人们某些行为的评论等,有利于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在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评价的实际活动。评价的榜样。道德观念教育。道德信念的教育。

问题:

[单选] ()是布莱特设计并实施的品德教育模式。

角色扮演法。诱导法。道德两难法。小组道德讨论法。

问题:

[单选] ()是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催化剂,是促使学生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动机。道德行为。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道德意志形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道德意志形成的特点是从抗诱惑能力较弱逐渐发展到抗诱惑能力较强。道德意志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意志的形成表现为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的动机。道德意志的形成还表现为排除内外干扰,实现其道德行为。

问题:

[单选] 道德行为()是使学生把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品德的重要因素。

方式。手段。技能。习惯。

问题:

[单选] ()是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基础,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表现。

榜样示范。奖励。抗诱惑力。惩罚。

问题:

[单选] 下列属于造成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的是()

道德意志薄弱。父母的溺爱迁就。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

问题:

[单选] 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的转化过程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依次是()

醒悟、自新、转变。醒悟、转变、自新。转变、自新、醒悟。转变、醒悟、自新。

问题:

[单选] 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经过长时间的转变后,如果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渐进入()阶段。

自新。醒悟。转变。回归。

问题:

[单选] 动机概念的核心是()

始发性。维持性。指向性。动力和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