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810社会学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810社会学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810社会学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5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810社会学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6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810社会学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42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810社会学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56

一、名词解释

1. 内化

【答案】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2. 理性命题(霍曼斯)

【答案】理性命题是霍曼斯在其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中提出的一项命题,是指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一也增大的行为。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它们的限定。它力图指出: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如果报酬的价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动者采取这一行动的可能性不会大。过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明:行动一价值(可能性)。

3. 集体行为

【答案】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制度化行为是指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又称常规行为。

4. 结构论

【答案】布劳宏观结构论的社会交换主要思想包括:①宏观结构是由若干群体组成的结构,它的分析单位不是个人,而是群体。群体之间的交往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就其基本过程而言是一致的。

. ②在宏观结构中,人与人的交往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成本与报酬的联系往往是远距离的。所以,

需要某种机制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布劳认为,共同价值为宏观结构中复杂的间接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使参与的各方能以同样的情景定义进行交换。

5. 主干家庭

【答案】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己婚子

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6. 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

【答案】印象管理是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在头脑中所具有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不管他达到这个目标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影响他人而逐渐形成的限定而实现的,而且他能通过给他人某种印象的方式借以表现自己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目的,他给人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人自愿地根据他的意图而行动。”

7.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8.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指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十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9. “二元”社会结构

【答案】“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10.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二、简答题

11.简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

【答案】社会研究的方一法体系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方法论

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2)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种。

(3)具体方法和技术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比如自填问卷的方法、结构访问与无结构访问的方法、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的方法、随机抽样的方法、概念操作化的方法、问卷资料的编码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量表制作技术、变量测量技术、实验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

12.孔德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孔德认为,社会学可以运用自然科学中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社会学研究。具体地说,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1)观察法

孔德认为,观察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自然科学很早就采用了观察的方法,其中天文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比较法

比较法是社会学采用的第三种方法。在孔德看来,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孔德认为,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

(3)历史法

孔德认为,历史的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它最适合于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因为在孔德看来,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为了控制某些自变量可能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实验法常常在实验中将被试或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组: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控制组。通过对两组实验结果的比较,检验某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3.什么是社会运行?

【答案】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