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于东汉,书中共收【答案】《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又分为上、中、下月品。认为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这是我国药物学的最早分类法,以后历代本草著作均相沿引用此法。
2. 护乌桓校尉
【答案】护乌桓校尉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西汉武帝时,霍去病攻占匈奴领地,迁乌桓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地区,设置护乌桓校尉,保护内附的乌桓人,之后并为匈奴中郎将。到东汉、魏、晋时期也设有护乌桓校尉。
3. 终始五德说
【答案】终始五德说是一种宣扬君权神授的天命循环的历史观念。终始五德说为战国时期的邹衍所创立,盛行于秦汉时期。邹衍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自然哲学解释王朝更替的历史原因,故名五德。他认为帝王受命统治天下,均有一定的年限,到期则以五德的顺序转移政权,成为终始。天命以符瑞为标志,受命帝王必须以所凭之德改正朔、易服色。后刘向、刘散父子又确立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相生的历史循环顺序。其后相生说成为俄纬神学历史观之核心,主宰了后汉的思想意识领域。五行与朝代相对应,秦始皇采纳了终始五德体系,阴阳家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并且按照水德的相关理论设计王朝的政治制度。数用六,颜色尚黑,水德尚刑法,以酷法为治。
4. 《论衡》
【答案】《论衡》是指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著,是一部宣传无神论的檄文,也是一部古代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神论,发展了古代的天道自然观。他还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但是,由于受当时生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对某些自然现象的理解有时会发生错误,不得不用天命来解释社会事物变化的终极原因,用骨相来解释个人的贵贱天寿,因而陷入了宿命论
5. 宣政院
【答案】宣政院是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统辖吐蕃地区的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名宣政院。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长官为院使,秩从一品。
下设同知、副使、金院同佥、院判、参院等官,官属得有选用,地方置僧禄司僧正等分理僧尼之政,隶于宣政院,至大四年(1311年)废止,凡僧人诉讼悉归有司。至顺二年(1331)又在全国各地置广教总管所十六所,元统二年又废止。吐蕃有大事,则置行宣政院往当地处理,唯重大军事行动需与枢密院商议:延祐五年,又置行宣政院于杭州,总江浙僧政。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置吐蕃等处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和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其官僧俗并用,军民兼管,主要官员由帝师和宣政院荐举,朝廷任命。
6. 大宗小宗
【答案】大宗小宗是西周宗法制为处理嫡长子及其庶兄弟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制度。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的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大宗和小宗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7. 察举制
【答案】察举制是指汉代选官制度之一。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冬,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由此正式确立。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除孝廉一科为主要科目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取士,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这些被察举到中央的人员,一般都在郎署供职,由郎官再逐渐升迁。
8. 《三朝北盟会编》
【答案】《三朝北盟会编》是由宋人徐梦莘撰修的宋代史书。全书二百五十卷,专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的和战关系,书中广泛地搜罗了当时官府和私人有关宋金交涉与和战的言论和记述,按照年月日顺序加以编次,故称为“北盟会编”。《三朝北盟会编》征引的文献材料达二百多种,而且所引用的全录原文,保存了文献材料的原貌,因此史料丰富,记述详细,为研究辽、宋、金史的重要史料,同时对于女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至民情风俗,也有很多记载。
9. 远交近攻
【答案】远交近攻是指战国时秦相范唯提出的兼并战争的策略。也是兵法“三十六计”的一计。大意是从地理上考虑,攻打位置稍近的国家而结交位置稍远的国家。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范雎为相,采纳了此策略,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范雎认为,如此“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样既能破坏东方各国的合纵,又能巩固所攻占的土地。远交近攻之策对秦最终统一六国具有深远意义。
10.《伤寒杂病论》
【答案】《伤寒杂病论》是指东汉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中医书著作。也是中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之一。晋人王叔和析为《伤寒论》和《金医要略》二书。《伤寒论》对伤寒诸症分析病理,提出疗法,确定药方。《金医要略》一书,则是杂病的病症、病方的汇集。《伤寒杂病论》从辨症、拟方、用药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整套辨证治疗的医疗原则,同时,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病例,并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剂。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理论联系实际,至今还是学习中医必循的一本重要医著。其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中医理论走向成熟。
二、简答题
11.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答案】唐太宗(627年~649年)
事家。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皇位。其在位期问,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改革各项政策,使社会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改革政权机构建设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a. 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b. 中书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 门下主审议诏令,是审议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
c. 三省长官为宰相,另选官员加参加政事堂会议,同为宰相。
②加强监察机构
在长安、洛阳设御史台,为唐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设长官御史大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查工作。
③变革地方机构
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另设道作为监察机构。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2)修订《唐律》
,①太宗时,在《武德律》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房玄龄修订《贞观律》《唐律》基本上形成。
②《唐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体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
(3)继续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①均田制
a. 对百姓和贵族官僚实行授田,分口分田和永业田。
b. 但取消了对妇女、部曲、奴婢、耕牛的授田; 增加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的授田; 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更加完各:对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
c. 太宗推行的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租庸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