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812体育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法
【答案】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能否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
2. 运动负荷
【答案】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3. 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答案】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是指评价个人体育锻炼情况,内容有体育课成绩、通过《标准》情况、通过《等级运动员》情况及自我表现锻炼能力于锻炼习惯的养成的程度。
4. —般身体训练
【答案】一般身体训练是指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姿势,为专项训练打基础
二、简答题
5. 简述讲解法的概念、形式及要求。
【答案】(1)概念
讲解是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形式
讲解形式有直陈法、分解法、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提问法、联系法等。
(3)要求
讲解要目的明确并具有教育性。
讲解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
讲解要富有启发性;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6.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体育实践课,大多数中小学体育课主要在室外操场上进行,受到的干
扰因素较多,这就必然给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提出了不同于室内听课的特殊要求。
(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运动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体育教师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恰当安排练习形式和练习时间,通过反复多次的不同练习,达到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
(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肢体直接参与运动,而且还伴随大量的思维活动及情感的多种体验。体育教学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地发展。
(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小群体之问的人际交往,形式多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体育教学具有“増知识、强体魄、强意志、调感情、调精神”的综合教育作用。
7. 什么是大学竞技体育?你对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重要性如何认识?
【答案】(1)大学竞技体育的概念
大学竞技体育是指大学招收有一定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运动员,通过提高学生运动员的竞
技运动水平,主要以参加国内外大学的竞技体育比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2)大学竞技体育的意义(重要性)
有助于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
a. 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可以直接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主要表现为大学的竞技体育选手代表国家参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b. 开展大学竞技体育能为国家培养大量较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能带动中小学开展竞技体育的主动性。
积极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发展大学竞技体育对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体现在大学竞技体育的影响作用、榜样作用和它的辐射作用上。学生运动员通过与大学内各个不同群体的交往,影响着其他人的体育观,引起别人的体育兴趣,带动着更多的人群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
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声誉
可以通过参加大学竞技体育竞赛,并通过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来提高大学的知名度。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 开展大学竞技体育有助于完善大学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美化大学校容校貌。
b. 开展大学竞技体育有助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制度层面建设。
c. 开展大学竞技体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学校精神。
8. 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军事学堂,在学校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
(2)维新运动时期
洋务派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视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清末“新政”
1903年,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4)辛亥革命后
民国政府仍沿袭清末军国民教育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在课外开展以球类和田径为主的活动和竞赛,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轨现象”。
(5)“五四”时期
极具代表性的是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和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女子体育发展迅速,重视对体育师资的培养。最为典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6)国共对峙时期
在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学校体育的领导机构,先后颁布了不少学校体育法令。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开展。
9. 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课程的特点
可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爱好和需要的课程更容易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认同。
(2)外部环境特征
新的课程实施需要外部环境的理解和支持。
新闻媒体的宣传,可以扩大课程的影响。
家长、社区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动力。
③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使课程实施有强大的政治和经济保证。
(3)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
(4)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组织与领导体育教师做好智力与心理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组织与领导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