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年人在记忆加工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 不重视简单的细节

B. 重视简单细节

C. 忽视有关事物本质的信息

D. 不关注有关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答案】A

【解析】中年人在记忆加工过程中,不重视简单的细节,更关注有关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2. 当人看到下图,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乱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图片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理解性

C. 知觉恒常性

D. 知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该题目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3. 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形容人生为“第二次诞生”的时期是( )。

A. 青春期

B. 青年期

C. 童年期

D. 中年期

【答案】B

【解析】斯普兰格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是为了生存而诞生,第二次是为了生活而诞生。

4. 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 闭合原则

B. 连续原则

C. 相似原则

D. 邻近原则

【答案】A

【解析】知觉的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B 项,知觉的连续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活动。C 项,知觉相似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过程。D 项,知觉的邻近原则是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根据题意,人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对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或简约,借以获取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因此,人在知觉下图时,在心理上将断续的线条闭合起来,产生主观轮廓而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

5. 下列选项中,用来考察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方法是( )。

A. 陌生情境实验

B. 错误信念实验

C. 动态测验

D. 两难故事法

【答案】B

【解析】错误信念实验室研究儿童的心理理论的概念,它具体包括意外转移任务和表征变化任务。陌生情境实验是研究婴儿依恋的方法;动态测验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智力测验方法;两难故事是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

6. ( )不是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

A. 顺序原则

B. 近远原则

C. 大小原则

D. 头尾原则

【答案】A

【解析】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同生理发展的指向性一样,遵循着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不包括顺序原则。

7.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

A. 试误

B. 顿悟

C. 强化

D. 模仿

【答案】C

【解析】试误是桑代克在尝试错误说中强调的,顿悟是格式塔学派强调的,模仿是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斯金纳认为,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它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8. 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五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

A.24题

B.25题

C.26题

D.27题

【答案】D

【解析】

因为置信区间为99%,所以

因此考生可能的猜测分在9.68-30.32之间,所以其至少在27个题以上。

9. 下列正处在“延缓偿付期”的人群是( )。

A. 初中生

B. 高中生

C. 大学生

D. 小学高年级学生

【答案】C

【解析】艾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青年人,发展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