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22语文教育学[专业硕士]之语文教育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中实施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指语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语文学科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语文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

①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所学校可能房子很漂亮、仪器很先进,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其教育质量也不会高,学生也不会来。课程的执行者是教师,再好的理念、内容,没有好的老师,课程改革也搞不好。

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

教育改革绝大多数是从上而下的,是一种政策,要你改,教师自身没有觉得他要改。这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可以这么做的,也必须是这么做的。当教师的理念更新了,能力提高了,就认识到现行的教育方法的弊端,要改掉它。这时候,教改的原动力就是教师自己。

③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

一个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有没有向上的力量,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呢? 从教师的发展来,人会产生惰性,如果教师工作变成机械性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对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年复一年,到最后就会懈怠,就会丧失教学兴趣。而学校凝聚力的提高,让人觉得有朝气,使学生、教师不断地有新的目标,不断地有新的成绩,不断地有新鲜感,不断有成就感,不断地有向上的动力。这里所说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在教育岗位上的职业发展。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

④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 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案】(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力一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 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 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 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 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 知识发展目标;

b. 能力发展目标;

c. 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 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 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 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 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你觉得新型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答案】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与业务素质要不断更新,具体要求如下:

(1)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成为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设计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动态的课程理念,确定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以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自主权。这相应地要求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它面向社区资源、学校资源,面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学会因材设教。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的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2)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拓展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必须树立以下几个核心理念:

①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

②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

③教学是师生身心全面互动的交往活动。

(3)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学会多重关注

①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教师要拓展视野,从关注学生某一方面智力高低转变为关注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和多元智力的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情况。直接经验同样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授受式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听和记。而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对此,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并积极地引导。

④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体验和感受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种心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心理情绪,为他们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4. 简述新课程所确立的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答案】(1)新课程的新的知识观

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正确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知识观,新课程的目标超越了知识技能取向,使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

(2)新课程的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因此,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如何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认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所以。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3)新课程确立起的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 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所以,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

5. 简述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作知识的演进。

【答案】(1)传统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

传统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包括:

①具有较强应试性的文章作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