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740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答案】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比较研究法同样存在一个基本的实施程序。各国学者对此发表了不同见解。

(1)德国的希克尔和美国乔治•贝雷迪提出比较研究区分为纪实、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①纪实一收集整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客观地描述事实;

②解释——多元地解释所描述的事实的含义;

③并列——将判明了的事实加以整理、并列,揭示其异同,提出比较分析所必需的假说,作出结论。

④比较——通过比较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结论。

(2)综合各家对于比较研究法步骤的描述,可以看出,运用比较研究,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②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

③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

④作出比较结论。

最后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所得的结论。

2. 简述取样的基本方法。

【答案】取样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灵活选用。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四种:

(1)简单随机取样

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

①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可以保证全部标识的代表性,能够确定抽样误差的理论值,并且简便易行。这是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而且所抽取样本较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②简单随机取样的局限: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

③简单随机取样有两种具体方式:

a. 抽签。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放进一个器皿加以充分混合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记下号码,然后把抽取的签再放回器皿中,再次摇动和抽取,如此反复,直到取够样本所需数目为止。

b. 随机数目丧。随机数目表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目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

(2)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

系统随机取样,由于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与简单随机取样相比较,抽样误差要小些。如果把其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特征的变异度大小或増减程度依次编号,进行系统抽样,其结果常与分层抽样差别不大,但它又有比分层抽样设计更简单的优点。所以在抽样调查中常被采用。

系统随机抽样,要考虑研究总体的情况。如果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如考试试卷,男生单号,女生双号,那么,很可能出现样本的系统误差,抽取的样本只有一个性别。

(3)分层随机取样

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 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即按总体中具有各类特征的对象所占的比例,在总体中随机抽取同样比例的样组成分的取样方法。

①适用条件及特点: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要使抽取的样本能客观反应总体的结构特征,就可以采用类型取样。这种取样方法兼顾了总体的各个层面、不同类型的观测单位,因而获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分几层,如何分层,要根据已有研究进行。关键是一定要根据总体情况。因此,分层是以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为依据的。

②采用分层取样的步骤:

a. 了解总体中各特征的差别,按特征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占的比例。

b. 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配各组中每一类别的人数。

c. 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

分层抽样是将已知的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特征,如分数、智力等. 按不同的水平分层,然后进行类型取样。

(4)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教育实验中,考虑到教师学生的配合等问题,有意地选定研究班级而不打乱原教学单位,所以它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必须看到,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一般说,代表性不如个别取样,在统计推论上存在

一定缺陷。因此我们在选定研究学校和班级时,必须十分谨慎。

,如研究特殊儿童(聋哑、盲弱视、弱智)学习特点,或超常儿童有意抽样法(按目的抽样)

的学习特点,那就必须以特殊儿童作为抽样对象(叫有偏取样)。

抽样的标准、方法以及抽样大小是否适合,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程。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是研究工作开始时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还应该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特点选择不同取样方法。无论何种取样的方法,都会产生一定的抽样误差,研究人员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干扰,保证样本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总体,并能通过定的计算检验样本的代表性程度。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我国学者在对取样方法进行研究时还提出了“随机取样”与“非随机取样”,“概率抽样设计”与“非概率抽样没计”的分类法,并对非随机取样、非概率抽样进行具体分析,为我们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3.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哪些特点。

【答案】(1)问题必须有价值

问题的价值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选定的问题不仅要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而且要对相关其它领域有高的外部价值。

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应考虑两个基本方面:

①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②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①选题现实性的表现

选题的现实性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 ②选题科学性的表现

第一,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第二,选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

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