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齐齐哈尔大学普通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液。

【答案】体液是指体内以水作为基础的液体。

2. 假根。

【答案】假根是指苔藓植物体表皮细胞壁向外突起的类似根毛的结构,具有吸收功能,但不具维管组织。

3. 翻译。

【答案】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 为模板,转运RNA 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4. 春材。

【答案】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细胞分裂快,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大,管壁薄,木纤维数目少,细胞排列疏松,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

5. 固定行为型。

【答案】固定行为型是外界的一个特定的刺激可引起动物发生特定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稳定的,每次刺激都发生相同的反应,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

6. 精子器。

【答案】精子器是指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产生精子的多细胞结构。

7. 半保留复制。

【答案】半保留复制是指DNA 的复制过程中,子代DNA 分子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8. 荧光和磷光。

【答案】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可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荧光是指处在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磷光是指处在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

二、简答题

9.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

【答案】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

(1)基因置换:又称基因矫正,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的细胞,通过定位重组,让导入的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

(2)基因添加:又称基因增补,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的基因。 (3)基因干预:采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而使之不能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基因标记:基因标记实验是基因治疗的前奏,并不在于直接治疗疾病而是期望能够提供有关正常细胞生物学和疾病病理方面的信息。

10.不饱和脂肪酸(脑白金、深海鲑鱼油等产品的主要成份之一)由于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已开始引起公众的注意。为什么鱼类、特别是海水鱼类,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恒温动物(如鸡、猪等)高得多?

【答案】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饱和脂肪酸的C 、H 上没有双键,分子可以伸直,紧密并列,需较多热能才能散开,熔点高,室温下为固态。不饱和脂肪酸的C 、H 上至少有一个双键,并部分扭曲成小弯,分子不能紧密排列,易散开,熔点低,室温下为液态。鱼类,特别是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海洋和淡水水域中鱼类食物(如浮游生物)中脂肪酸组成不同。另外脂肪是鱼类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且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所以海水鱼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恒温动物高很多。

11.保证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和在突触处单向传导的机制如何?

【答案】(1)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传播时,不应期:动作电位产生后,钠离子通道全部关闭,此时即使再有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不应期;

(2)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突触处传播时,只有突触前膜内才有突触囊泡、神经递质,故神经冲动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

12.简述什么是补体反应?

【答案】补体是体液中一系列蛋白质分子;非抗体、无活性;激活后经复杂的级联反应形成破膜复合体;附于靶细胞(细菌)膜上,穿膜水溶性小孔道:小分子自由出入、大分子被阻留,靶细胞浓度升高;水分子渗透到靶细胞,使靶细胞涨破、死亡。

13.为什么说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其有世代交替现象?

【答案】世代交替是指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一生包括两个阶段:

(1)二倍体阶段(或孢子体阶段、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

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合子)开始直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这一阶段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体,二倍体阶段时间较长,

并占优势,能独立生活;

(2)单倍体阶段(或配子体阶段、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

这一阶段是从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花粉粒(小孢子)和单核胚囊(大孢子)开始,直到各自发育为含精子的成熟花粉粒或花粉管,以及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为止,此时,这些有关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体。单倍体阶段时间较短,结构简化,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来获取营养。

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世代交替是指二倍体阶段和单倍体阶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和转折点。

14.请举例说明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答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

(1)动物

冬眠与夏眠:动物的冬眠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夏眠是对夏季炎热和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肉食性动物捕食其他动物,都有利爪、锐利的牙齿或喙;

呆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青草丛中的青蛙是草绿色,泥塘里的则是黄褐色;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具有鲜艳色彩和斑纹,如毒蛇有鲜艳的花纹;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如竹节虫、枯叶蝶等。

(2)植物

树落叶是对冬季寒冷环境或干旱环境的适应。

三、论述题

15.试述脊椎动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结构特点。

【答案】(1)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

①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是从口到肛门的一条管道,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应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都适应于动物的食物。如同一种动物,在它的食性改变后消化管的长度也会相应地改变,例如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