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齐齐哈尔大学普通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着丝粒。
【答案】着丝粒是指染色单体上一段特殊的DNA 序列。
2. 学习。
【答案】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3. 假果。
【答案】除了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花冠及整个花序等其他结构共同参与果实形成,假果是指这种非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南瓜、苹果等的果实。
4. 趋同进化。
【答案】趋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包括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如果生活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且形态相似的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的现象。
5. 营养素。
【答案】营养素是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6. 杂合体。
【答案】杂合体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体自交后代要发生性状分离。
7. 细胞分化。
【答案】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8. 雄性不育。
【答案】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二、简答题
9. 何谓“内共生学说”?其依据何在?
【答案】内共生学说是描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的学说。
(1)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
1970年,马古利斯等人提出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的“内共生学说”。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线粒体的起源:一种需氧的原核生物被某种厌氧原核生物吞入胞内,可能被消化,也可能与吞入者共同生活。共同生活的结果是吞食者与被吞食者之间发生了共生的关系,逐渐融合为一体,被吞食的原核生物演化为线粒体。即线粒体来自被吞入的需氧的原核生物(细菌)。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叶绿体的起源:叶绿体来自被吞入的蓝藻,最终导致真核细胞的出现。
(2)内共生学说的依据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化石是原核生物,年龄至少有34亿年,而真核生物的年龄不超过20亿年。
真核生物都是好氧呼吸的,因此它们必然是在还原性大气变为含氧大气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多数人主张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
主要依据是现代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主性的活动,它们的DNA 为环状,它们的核糖体为70S ,这些都与细菌、蓝藻相似。
10.细胞中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的生理功能又是什么?
【答案】生物体细胞中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1)糖类的功能: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源;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构成生物大分子,形成糖脂和糖蛋白;分子识别作用。
(2)脂质功能
:
大分子组分;
(3)蛋白质功能:构成生物膜的骨架
;主要能源物质;参与细胞识别某些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 构成身体或器官保护层;具有生物学活性,维生素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酶的催化作用;运载和存储;协调动作、机械支持、免疫保护、产生和传递神经冲动、生长和分化的控制等。
(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
11.现象解释题:张三已经30岁了。在最近几年内,他的手指、脚趾突然增长,鼻梁增高,医生说他得了“肢 端巨大症”。
【答案】由于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开始于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骨不可能再变长,其变化就仅仅表现在头部,手部和足部。表现为头颅增大,耳鼻増大,舌体肥厚,眼眶上缘和颧部突出;手足增大増厚,变宽。
12.为什么光呼吸与光合作用伴随发生?
【答案】
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释放
的反应,这种反应需叶绿体参
与,仅在光下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光呼吸底物乙醇酸主要由光合作用的碳代谢提供。
Rubisco 是双功能酶,光呼吸与光合作用伴随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Rubisco 的性质决定的,
它既可催化羧化反应,又可以催化加氧反应,即
加氧与羧化反应的抑制剂。因此在和和竞争Rubisco 同一个活性部位,并互为又可作为光合作共存的大气中,光呼吸与光合作用同时进行,伴随发生,既相互抑制又相互促进,如光合放氧可促进加氧反应,
而光呼吸释放的
用的底物。
13.真核生物的复制(40〜50碱基/秒)较原核生物(500碱基/秒)的速度慢很多,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又更复杂,那么真核生物是以何种机制补偿其较慢的复制速度的?
【答案】真核生物DNA 多为线性,且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真核生物DNA 复制从许多原点同时开始并双向复制而实现的。放射自显影可见许多的复制泡。每一复制泡有固定的一点(复制原点),然后双向伸展,与相邻的复制泡会合,形成复制叉。而原核生物一般具有单个复制起始位点。
14.试述茎与根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答案】
表 茎、根结构差异比较
功能差异:根具有吸收水份、无机盐;固定;储存糖及其他营养物质;合成有机物等功能。茎有运输;支持;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三、论述题
15.试述细胞核的组成,并阐述其生物学功能。
【答案】(1)细胞核由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等部分组成。
核膜是双层膜,分内膜与外膜两部分,外膜上附着核糖体,内外膜联合形成的圆形小孔是核孔。核膜是细胞核、质之间的屏障;控制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
核仁是折光率强的致密匀质无膜包围的小球体,中央为纤维区(染色质细丝),周围是颗粒区(核糖体前体)。核仁合成核糖体制造核糖体亚单位。
核基质:核膜内核仁外的液态物质,成纤维状的网,染色质和核仁都浸浮其中,核基质是核的骨架,并为染色质的代谢活动提供附着的场所。
染色质: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染色质是细胞遗传物质的载体。 (2)细胞核有两个主要功能:
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保持细胞世代间的连续性(遗传);
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胞的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