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之国际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物价一硬币一流动机制
【答案】金本位制下存在一些可以自动调节各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有力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休谟的物价一硬币一流动机制理论。假设本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盈余大于金融项目中的非储备性资本的赤字。那么,由于外国从本国的净进口不能被本国所欠的贷款来平衡,故这种余额必须靠国际储备的流动来填补。也就是说,黄金将流入本国。黄金流动会自动地减少外国货币的供给,同时使国内的货币供给增加,因而造成了外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和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外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即固定汇率制下本币的实际升值,在减少外国对国内商品与劳务的需求的同时,会増加国内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需求的这种变化会减少国内经常项目的盈余和外国经常项目的赤字。最终,储备流动停止,两个国家都达到了国际收支平衡。对于相反的情况,即国内存在赤字而外国存在盈余,这个过程也同样适用。
2. 充裕要素
【答案】充裕要素是“稀缺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充裕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3. 欧洲美元
【答案】欧洲美元是存放在美国以外银行的不受美国政府法令限制的美元存款或是从这些银行借到的美元贷款。由于这种境外存款、借贷业务开始于欧洲,因此称为欧洲美元。它与美国境内流通的美元是同样的货币,并具有同样的价值。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帐务上的处理不同。
欧洲美元的存在,首先必须得有一笔美元存款。比如,一家公司或其他单位在欧洲的一家银行存进一笔美元存款,实际上是把它原来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存款转存到这家欧洲银行的美国银行的账户上。同样一家欧洲银行贷出一笔欧洲美元贷款,归根到底也只能是把它原来存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美元活期存款转给对方而已。
欧洲美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出现了。当时美国政府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银行的资金,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为了防止它们在美国的美元存款也被冻结,就把它们的美元资金转存于苏联设在巴黎和伦敦的银行以及其他国际商业银行。后来,某些持有美元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银行、公司等为了避免它们的“帐外资产”被公开暴露出来,引起外汇管理当局和税务当局的追查,也不愿公开和直接地把美元存放在美国,而愿意间接地存放在西欧的各家银行。
这即是欧洲美元最初的由来。
“欧洲美元”的清算中心在英国伦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元地位日益衰落,“欧洲美元”迅速增长,存贷款活动日益发展,欧洲美元市场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欧洲美元供应充裕、应用灵活,存放以及借贷不受任何国家外汇管理法令的限制,可为各国政府和大企业解决巨额资金的急需,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它的流动性太强,不受约束,因而也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的主要因素。
4. 特定要素
【答案】特定要素是“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些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有些则不能自由流动。一般称前者为“流动要素”,后者为“特定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之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只是在流动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劳动一般可以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特定性最低,但工作经验、技能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若干“特定”方面的特征。在理论分析中,明确区分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能提供许多重要的分析工具,深化对经济问题,尤其是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的研究。
5. 消费
【答案】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物品和服务的消耗与花费。消费存在的原因是,人是一种不断新陈代谢的生命体,人们为了生存、恢复劳动能力以及全面发展,必须持续地消费。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品(包括物品和服务)基本上来源于社会生产。因此,生产决定着消费,既决定着消费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更决定着消费方式。反过来,消费由于其形成市场并最终决定总需求,也对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或限制性影响。发现和开发潜在的消费领域,是企业生产、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消费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长期消费和即期消费、生活必需品消费和奢侈品消费等。
6. 发展中国家
【答案】发展中国家是对现阶段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力图加快经济发展的国家的总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共同特征,如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严重、人口负担重、就业不充分、劳动生产率低下、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通常采用的划分标准有三种,即发展水平标准、资源标准和制度标准:
(1)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主要是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工业化程度和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
(2)按资源标准分类即按照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资源数量和自然环境等情况对
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由此区分出自然资源丰富国家或自然资源贫乏国家、沿海国家或内陆国家。
(3)按制度标准分类,发展中国家可分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民族主义国家两大类。
7. 幼稚工业论
【答案】幼稚工业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论点,认为新兴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提供贸易保护以免在国外强大的竞争下夭折,并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増强而逐步取消贸易保护、为自由贸易的实行创造条件。运用该理论需注意:①选好保护对象;②限定保护期限;③注意保护手段,补贴优于关税;④考虑能否达到适度规模;⑤考虑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发展比较优势。幼稚工业论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论点,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了类似的政策措施。但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这种保护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8. 出口补贴
【答案】出口补贴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出口补贴有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直接补贴即商品出口时,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间接补贴即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包括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缴纳的国内税、暂时免税进口、退还进口税、免征出口税等。
二、综合分析题
9. 如果中国对世界价格为200美元的自行车征收50%的关税,而没有关税时一辆自行车零部件成本是100美元,那么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得到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答案】有效保护率为:
10.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而另一国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得后者的产品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形下,两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两国的福利有何变化?另一方面,假定另一国针锋相对地对自己的出口产品进行补贴,其结果与上述情形有什么不同?请对比分析。
【答案】如果一国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那么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的变化将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如果另一国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响,那么第一国的福利水平不仅会因为贸易条件恶化而有所下降,而且会受到新的内部相对价格扭曲的负面影响。相反,第二国不仅会从第一国的出口补贴中获得好处,而且还会从自己的关税中受益。如果第二
“报复”国实行出口补贴作为对第一国的“报复”,那么这将抵消其贸易条件带来的好处。所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