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3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院外活动
【答案】“院外活动”一词,源于美国政治学,它最初用来描绘意欲在国会立法期间影响议员的活动。院外活动的现代含义更为广泛,它小仅包括利益集团影响议员的活动,而且也包括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通过传播媒介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院外活动集团以美国最为典型。院外活动包括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直接院外活动即利益集团或其代表一一院外活动分子,在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个人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活动。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如选民和大众传媒来影响政治过程。
2.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并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3. 行为主义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这一努力肇始于19世纪30-4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经过发展,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成为政治学科学卞义的哲学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⑤吸收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
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4. 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经过经济政治斗争,推翻封建地卞阶级政治统治或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妥协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地位和资本剥削关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方式; 以普选制、议会制等形式为政治统治和治理社会方式; 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基本政权组织形式。在当今世界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
二、简答题
5. 简述西方国家多党制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当今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瑞士等国。
(1)多党制的含义:
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又称“多党并立制”。
(2)多党制的类型:
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执政党或者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者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的联盟。这方面的典型是法国和意大利。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期间,就形成了多党林立的政党政治,在法兰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期,议会中的党派有时多达二十多个,政府都是由几个主要政党联合组成。意大利议会席位由天主教民主党等十几个政党分别占有,内阁亦是由这些政党单独或联合组成的。
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压倒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这方面的典型是1955-1992年期间的日本。日本占有议席的政党主要有自由民主党、社会党、公民党、民社党、共产党等,可是,自由民主党势力最为强大,自1955年以后长期连续执政,内阁席位只是在自由民主党内的不同派别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多党制只是形式意义上的多党制,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一党制,也有人称之为“一党独大制”。不过,自1993年起,日本“一党独大制”己经成为历史,它又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多党制国家。
(3)多党制的特点:
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少则五六个,多则上百个。各个政党的社会背景和利益基础十分复杂,呈现出阶级、民族、种姓等全面分化,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局面。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小稳。由于党派众多,而政府的组成又取决于党派竞选机制作用的结果,多党制国家中某一政党要赢得多数选票相当困难,因而常常由政党联盟组成政府,这种政党联盟很不稳定,一旦破裂,即造成政府危机。频繁的政府更迭,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冲击,造成了连
续的政局动荡。
③政党不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由于多个政党势均力敌,因此,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各主要政党之问往往结成特定的政治联盟,并且在选举获胜后由组成联盟的各政党瓜分内阁职位。在具体政治过程中,这种联盟又随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6. 简述分权制衡原则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的制度安排。
【答案】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1)分权制衡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①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坞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
②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鸿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中,最早正式采用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中,通常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安排:
①由不同的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②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③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通过这些安排,实现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和平衡。
(3)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分权制衡的原则在各国采用的具体形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体制。 ①美国实行的是所谓“严格的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属于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以及联邦下级法院,它们之间在宪法上地位是平行的,宪法上没有规定一个最高权力机关。 ②英国则是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混合权力体制”:议会的地位是最高的,首相作为国王的辅佐由议会从议员中选举产生,要向议会负责,因此立法与行政二者是混合在一起的。
③法国在1958年建立的第五共和国采用了“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1958年的法国宪法大大加强和提高了总统的地位,让总统和总理共同掌握行政权,同时对议会的权力做了较多的限制。
7. 简述联邦制国家的特点。
【答案】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
(1)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问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2)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并约束其联邦成员;
(3)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