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79心理学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观测值

【答案】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

2. 样本

【答案】样本(sample )亦称“子样”,统计学术语,指按一定规则从统计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体的集合或对总体X 的n 次观测结果

独立样本。

3. 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

【答案】参数检验是统计假设检验的一种。与“非参数检验”相对。适用于总体分布形式已知。且仅由少数几个参数便可确定的条件下。其检验方法常是基于正态性的假定,如t 检验、F 检验、正态线性回归、狭义多元分析等。其主要缺点在于,因其受到严格的关于正态性的条件限制,而大大制约了这类检验的应用或可信度的保证。

4. 假设检验

【答案】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结论,判断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这种推论过程称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推论统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事先对总体参数或总体分布形态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合理,从而决定是否接受原假设。检验的推理逻辑是一定概率保证下的反证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根

据问题要求提出原假设 (2)寻找检验统计量,用于提取样本中的用于推断的信息,要求在Ho 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的分布已知且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3)由统计量的分布,计算“概率值”或确定拒绝域与接受域;(4)由具体样本值计算统计量的观测值,对统计假设作出判断。若Ho 的内容涉及到总体参数,称为参数假设检验,否则为非参数检验。

根据样本容量(通常以30为界线)的大小,可区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根据两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相关还是独立,可分为相关样本和

二、简答题

5. 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哪些? 为什么要度量离中趋势?

【答案】(1)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

差异量数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离散量数(measures of dispersion)。

(2)度量离中趋势的必要性

在心理和教育研究中,要全面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不但要了解数据的典型情况,而且还要了解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性常表现为数据的变异性。因此,只用集中量数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出它们的分布情形。为了全面反映数据的总体情况,除了必须求出集中量数外,这时还需要使用差异量数。

6. 如果两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这两个总体智商的平均数差异是否还需要统计检验?为什么?

【答案】如果两个中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这两个总体的智商的平均数差异还是需要进行统计检验。

因为,虽然表面上看来,当抽取全部总体时,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相同。但是作为通过测量获得的数据(智力测验)本身就是通过行为抽样获得,因此应该把两总体的智商差异看作是对智商真值之间差异的抽样,因此还是需要进行统计检验的。

当两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但不能确定两个总体的分布的时候,直接做两个总体智商的平均数差异检验是不合适的。

智力测验中一般可以获得描述性统计数据。描述统计的方法获得了一组数据的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量数(常称为样本统计量),它们仅代表了某一总体中的样本所具有的特征,在进行检验前,我们并不了解样本来自的总体是否具有相同的数值特征(总体中的相应数值称为参数,总体均值记为…总体标准差记为

进行推断,以获得总体的有关特征。

检验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差异不仅要考虑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还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条件。两个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是通过来自均值相同的总体的样本平均数差异进行推断的。因此,两个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也就是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是否来自均值相同的总体。由于两个总体之间有时是相关的,有时是独立的,因此平均数差数的显著性检验也有不同的方法。

7. T 检验、F 检验、卡方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案】(l )t 检验运用于总体分布已知的参数检验法中。需要满足总体正态分布,总体

方差未知的情况下的显著性、差异性检验。比较适合于小样本(这时需要数据符合t

分布。当样本含量n 小时,若观察值x 符合正态分布,则用t 检验(因此时样本均数符合t 分布)。

常见的t 检验形式有: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 检验;配对设计的t 检验;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

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有以下应用条件:

总体相关系数记为P )。然而,心理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样本来自的总体的特征。为此,可以运用参数统计检验法依据样本的特征对总体的特征

①两样本来自的总体均符合正态分布,

②两样本来自的总体方差齐。

因此在进行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之前,要用方差齐性检验来推断两样本代表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使用F 检验,其原理是看较大样本方差与较小样本方差的商是否接近“1”。若接近“1”,则可认为两样本代表的总体方差齐。判断两样本来自的总体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可用正态性检验的方法。若两样本来自的总体方差不齐,也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可用其几何均数进行t 检验,对其他资料可 用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2)F 检验常常用于方差的显著性检验中。要检验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是否有显著不同,需要对两组数据的方差进行差异检验。这时数据符合F 分布。在平均数差异检验时,如果不是相关样本,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单因方差分析(F 检验)•常用来检验一个变异因素对试验结果的显著性。作为参数检验法的一种,单因方差分析通常需要假设数据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样本和方差齐性。

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是:总体正态分布;变异的可加性;各处理内的方差一致。

(3)卡方运用于非参数检验。适用于样本是频数分布的情况。其数据是属于点计而来的离散变量;总体分布未知;不是对总体参数的检验,而是对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检验主要用卡方检验,可以用来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

卡方检验用于计数资料的分析,对于数据资料本身的分布形态不作任何假设,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又是一种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8. 如何确认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是否肯定有因果关系?

【答案】(1)因果关系是指某一些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发生变化的关系。因果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即可能有中介变量);可以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符合的条件如下:有可解释的相关关系;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不能是虚性关系(即一种关系被另一种关系取代后,原来的关系被证明不成立);因果决定的方向不能改变等。

(2)确定因果关系的途径。

①归纳法

a. 求同法,也称契合法,是指被研究现象在不同事例中出现,而每个事例的先行情况中只有一种相同,其余均不相同,这种相同的先行情况便可能是该现象的原因。

b. 求异法,也称差异法,是指被研究现象在一个事例中出现,而在另一个事例中不出现,而这两个事例只有一种先行情况不同,其余均相同,那么这一不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