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区经济分工
【答案】地区经济分工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这样,就产生了地区经济分工。地区经济分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2. 现代产业体系
【答案】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在横向联系上具有均衡性和协调性,在纵向发展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具备良好的制度素质、技术素质和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形成良胜互动,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国际产业发展相适应、相衔接的产业链完整、优势集聚、竞争力强的产业系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开放性、协调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现代产业体系己成为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国际产业分工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发展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包括:人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3. 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经济走向衰退时,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货币,势必会增加存款及派生存款,扩大货币供应量,迫使利率下降,进而引起投资增加和需求扩张,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反之,当总需求膨胀,价格
水平上升时,中央银行则卖出政府债券,收回货币,从而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需求扩张和通货膨胀。公开市场业务主动性强,灵活性大,调控效果平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是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4. 公司治理结构
【答案】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问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规范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者关系,其实质是通过规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责,保证公司投资者的投资得到最佳回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当今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市场导向型体制。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公司股权广泛分散,公司控制权市场十分活跃。典型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 二是网络导向型体制。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银行在融资和公司监控方面有实质性的参与。典型代表是日本和德国。这两种体制目前也存在部分趋同的迹象。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仟务。
5. 法人财产权
【答案】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对出资者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独立支配权,并依据财产权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的财产权山投资者投资形成,同时又是对投资者个人财产的一种否定的、以一种人格化的团体所有形式出现的财产权利。法人财产权的财产来源于个人,但是一旦转化为法人的财产就改变了原来的属性。在现实中,法人财产权由公司法人机构董事会持有。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企业在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的同时,既享有民事权利,又承担了民事责任,除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外,应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二、简答题
6. 如何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
【答案】(1)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要健全和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
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要从战略上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
①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要推动国有资产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而在其他领域,则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来加强重点,以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要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国有企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还需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支持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和结构,并不要求国有经济在各个地方、部门和领域中都在数量和比重上占优势。
我国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在全国范围内切实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并通过深化改革使国有经济自身的竞争力和对经济运行全局的控制力不断得到增强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国有经济成分在某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中的适当收缩,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动摇或削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7. 我国科技发展为什么要坚持自主创新?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案】(1)我国科技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①自主创新是突破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的必然战略选择
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要使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找到真正的切入点。这不但是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
②自主创新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命题选择
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发展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必须强调国家意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升关键产业水平,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基本立足点。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大多数都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较少。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能获得微小的利益。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当代一系列军事变革。科技强军是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