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826教育经济与管理之教育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社会需求
【答案】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社会需求是有限的,政府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求做出规划和调整。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人口状况。一个国家人口构成情况,包括其基数、增长速度和年龄构成,决定着教育社会需求的基本规模和走势。②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从两个方面影响教育社会需求:一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层次,二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性。③政策导向。政策导向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教育需求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需求的结构上。
2. 教育消费
【答案】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消费其消费者包括国家、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用人部门。狭义的教育消费仅指个人或家庭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消耗教育部门及与教育密切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满足其知识、技能、能力增长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教育消费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②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③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④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⑤教育消费并不完全体现为个人消费,是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相结合的一种消费。
3.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4.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费用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担并实现补偿的机制。其实质是教育费用由谁承担,怎样承担,即各部门及利益相关者分配的比例问题。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成本补偿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指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财力状况、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费用进行合理分担;而教育成本补偿则是由教育的受益各方根据各自收益多寡及支付能力大小对教育费用进行补偿。但二者所表达含义的内在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同的,即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给予补偿,以满足教育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
5.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案】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教育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相对反应,以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表示,即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率/收入额的增长率。以
弹性系数,Q 代表需求量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
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6. 消费结构
【答案】消费结构是指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人们消费支出中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的比例关系。按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不同层次,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三者比例构成消费结构。按人们实际消费支出,消费资料分为吃、穿、住、用、行等,它们之间的比例构成消费结构。决定消费结构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它决定人们的消费需求,各类消费资料的数量、范围、种类和比例。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直接影响消费结构的则是产业结构,它直接影响着实物形式的消费资料构成。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及二者的结合——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从分配方面决定着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发展的一般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生存资料的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比重逐步上升。吃的比重下降,穿、用、住、行的比重上升。对教育的需求是人们消费需求中的发展需求。教育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7. 教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分为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西方有些学者称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为货币支出的成本,或称教育预算项目中支出的费用。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教育费用,诸如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等。
教育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有时也称“机会成本”“择一成本”。
表示需求收入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
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
;学校所使用的物质设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等,如不用于教育而可能获得收入(租金或利息)
备因用于教育而免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入学而失去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
8. 教育边际收益
【答案】教育边际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増加的教育成本所增加的教育收益。教育成本指增加期间的成本,教育收益也限于增加期间的教育所増加的收益。若以增加期间为K 年,以毕业年为第一年,则K 年后边际成本现值为:
式中为j 年所增加的教育成本,i 为利率。其边际收益公式为:
式中,t 为所得利益与成本发生的时间,
值为:
分别为某期间教育所得利益,则边际收益现
二、简答题
9. 简要论述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答案】教育与经济是服务与依靠的关系,也是互为基础,良性互动的关系。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发展的教育有效促进经济増长
教育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人力资本,体现出比其他产业更高效率的特征,因此,协调发展的教育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増长。
①教育投资直接为经济增长作贡献。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形成有巨大资金投入的教育基础设施;教育活动、科研活动自身也要消耗大量的活劳动。在短期,由于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刺激经济的増长,而且因为“投资乘数”的作用,一定量的教育相关投入的增加会产出数倍的经济效益。教育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教育产业的扩大,带动全社会在多层面的物质投资以服务于经济增长。
②教育消费的扩大促进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教育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有利于个人教育消费基金重新合理分配,甚至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家庭和社会的消费结构,并最终使人们更积极努力地获取足够的经济收入。协调发展的教育要求尽可能从总体上与社会同步发展,并满足老百姓多层面、多角度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服务内容。
③教育协调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表现为: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能力。即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的影响;人获取科学知识、技能、增进能力,由一个潜在的劳动生产力成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