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波大学体育学院641体育学综合理论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体育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答案】体育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表现为:

(1)运动可提高脂肪酸的氧化能力

耐力训练是提高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供能能力最有效的措施。长期耐力训练会使骨骼肌线粒体数量、体积、单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线粒体酶及脂蛋白酶活性增加。故耐力运动能使机体氧化利用脂肪的能力要比一般人强。

(2)运动可改善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总胆固醇(TCH )、低密度脂蛋白(LDL )及甘油三酯(TG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降低等。因LDL 对动脉管壁内膜有侵蚀作用,而且易在动脉管壁内沉积形成脂斑,所以血脂异常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耐力训练可促进血浆TG 降解,増加血浆HDL 含量,HDL 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因此,长期坚持耐力运动可改善血脂异常。

(3)运动可减少体脂积累

体脂易受营养状况和肌肉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増减变化。若机体营养过剩并且肌肉活动减少,则体脂储量増加;若合理营养并且肌肉活动増加,则储脂量减少。因此,坚持长期运动不仅影响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异常,而且可以通过提高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水解,加速FFA 氧化供能,而减少体脂积累。

2. 试述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相互间的关系

【答案】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通过技术练习又可使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1)平衡素质

完成任何技术动作,无论从动作开始、动作过程到最后动作完成,保持身体平衡都是基本的前提条件。平衡素质受前庭器官、视觉、肌肉本体感觉及肌肉力量等因素影响。溜冰、游泳、跨栏、跳高等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态平衡素质,而体操、武术等项目则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巧性平衡素质。

(2)柔韧素质

柔初素质是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和快速运动技能的先决条件,能否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取决于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这是柔初素质的首要决定因素。运动技能的学习中的大幅度动作和快速动作的练习等都能显著地提高身体的柔初素质。

(3)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对抗性项目来说,灵敏素质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运动能力,甚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足球、篮球的带球过人,拳击、跆拳道的躲闪等动作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4)协调素质

协调性是指人体各肌肉群同步活动的能力,如伸肌和屈肌、上肢与下肢、躯干和肢体等。通过体操、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使动作张弛有致、舒展优美。 3. 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如何分类?

【答案】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可分为三类:

(1)健身运动处方

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为目的。又包括:有氧适能运动处方;肌适能运动处方;控制体重运动处方。

(2)竞技运动处方

专业运动员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3)康复锻炼训练处方

对患者应用运动处方,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4. 运动处方的设计中哪一个要素是最关键的,为什么?

【答案】运动处方的设计中运动强度是最关键的。

(1)运动强度的定义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是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它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因此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可根据训练时的心率、梅脱、主观感觉程度、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进行定量化。

(2)运动强度的意义

只有合理的设计运动处方的强度才能达到运动处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强度过小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强度过大还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5.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各有什么生理特点?教学时各应注意什么?

【答案】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规律。一般说来,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

(1)泛化阶段

①生理特点

学习动作的初期,只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因为皮质内分化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动作费力、僵硬不协调、有多余的动作。

②教学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不宜过多地要求技术细节。而且尽可能应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发挥视觉的作用,综合利用视觉、听觉和皮肤触觉等感受器官的作用。

(2)分化阶段

①生理特点

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

②教学要求

在这一阶段重点要消除错误动作和多余动作,改进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同时要注意从比赛的实际出发,运用训练和比赛营造一些外界干扰,以提高学生熟练地运用技、战术的能力。

(3)巩固阶段

①生理特点

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与动作配合协调,完成练习时也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

②教学要求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4)动作自动化阶段

①生理特点

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暂时联系达到非常巩固的程度以后,动作即可出现自动化现象。也就是说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动作达到自动化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就可摆脱第一信号系统的束缚,随着外界环境的复杂化,能更灵活地调整全身活动。所以,运动员可以精确地意识到自己所完成的动作,并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②教学要求

此时教学中要逐渐加大运动负荷,使学习者能适应在较大的生理、心理负荷下准确、熟练、高质量地完成动作,也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有计划地经常进行练习,并加以强化。这样可使已掌握的运动技能保持更长的时间。

6. 什么叫峰值骨量?峰值骨量的高低对女性预防骨质疏松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1)峰值骨量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