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3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3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3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5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3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6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3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6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3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47

一、名词解释

1. 成功命题

【答案】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这个命题主要涉及行为和奖赏的次数关系,即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酬赏的活动。霍曼斯指出:这个命题所讲的是,不论一个人是因何种原因或理由而活动,如果他的活动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这个人就会重复该活动。

2. 文化丛

【答案】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丛,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相关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是有一定逻辑的,不符合逻辑的文化元素的堆放并不能形成文化从,也不能发挥作用。

3. 人格现代化理论

【答案】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人的现代性的角度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被称作“人格现代化”理论。他提出衡量人的现代性的14个特征指标,从横向和纵向对于影响人的现代性环境进行了分析,一个时期内成为颇为风行的现代化理论。

4. 利己型自杀

【答案】利己型自杀,是由群体整合程度不足所导致的。个人主义的兴起增强了个人的独立性,削弱了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和控制,降低了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松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挫折或不幸被看做与他人无关的私事,不可能指望得到群体的援助,这使得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

5. 角色距离

【答案】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距,对此,我称之为角色距离。角色距离的研究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上是否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取决于他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更进一步说,只有当某种角色不仅适合一个人承担,而且对他具有某种“挑战”意味时,这个人才可能充分施展其才能,达到“进入角色”的程度。

6. 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

【答案】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是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中的一个概念。在这种网络交换关系里,行动者A 的报酬来源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从B 1、B 2、B 3那里得到报酬。相反,行动者B 1, B 2.B 3却只能从A 那里得到报酬,这种交换关系是垄断的,是不均衡的。

7. 定理

【答案】布劳理论的定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定理直接由理论前提演绎而来,它们大都涉及社会集团间的关系问题:第二层次定理是间接地通过第一层次定理演绎而来的,主要涉及社会流动问题。

8. 逻辑行为

【答案】逻辑行为,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与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完成这些行为的主体而言,也针对那些拥有更广博知识的主体,也就是说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上述意义的行为。。

9. 社会学

【答案】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作整体研究的社会科学。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一一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人际活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经济体、城市、市场、政党、国家、文化、媒体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虽然“社会性”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仍有争执,但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对个人的行为跟认知有影响,这一点是大致上为社会学者所共同接受的。

10.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作“印象管理”。

二、简答题

11.简要评价布劳的交换理论。

【答案】(1)布劳的交换理论

20世纪50, 6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发展到鼎盛时期,大有执社会学之牛耳之势,社会学界仿佛只有功能理论一个分析范式。许多理论学者开始反思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及研究路径,纷纷提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解释视角,布劳是在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社会学家,他在其导师霍曼斯提出的交换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结构交换论。

(2)对布劳的交换理论的评价

布劳的理论研究重点小在人际关系,而在于社会结构; 小研究个体之间的交换关系,而是社会结构的交换基础。正因为如此,布劳的结构交换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

①优点

a. 布劳关于社会结构的整体效应性质的看法避免了心理学的还原论,并赋予社会学一种特殊的对象。与霍曼斯的心理学还原论相比,布劳的观点更符合社会学的传统,更容易为大多数社会学家所接受。

b. 布劳通过分析支配着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力图揭示社会结构中的内在矛盾、对抗和重组过程,从而把社会变迁的分析引入社会交换理论,充分发展了交换理论。

c. 布劳的理论是综合犷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解释力更强。

d. 布劳把权力和压迫看作是社会的现象,它超越了传统的静态功能理论的局限性,力图使人们注意到社会结构建立和维持的动态方面。因此,布劳的分析不仅仅是微观的,也不仅仅是宏观的,他既关心微观的社会,也关心宏观的社会。他力图证明怎样才能把某些基本的原则既应用于微观也应用于宏观。

②不足

a. 布劳理论的最大弱点是它依赖于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即人类行为是以理性交换为指导的,这种过程是既定的,不能进行充分的证明和解释。如果一个人愿意接受关于交换在社会关系中重要性的前提,他就会追随布劳的理论。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个重要前提,要接受布劳的理论是不可能的。

b 布劳对集体组织的定义过于宽泛,以致囊括了从小群体到复杂组织的全范围现象。除了社区研究之外,社会学的大多数领域都落入了布劳集体组织的范畴之中。

c. 布劳的社会学立场要比霍曼斯更为坚定,他力图去分析集体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内部的差别。这种努力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的理论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布劳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差别,但却没有对这些差别进行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