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报纸的特点。
【答案】现代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面向广大群众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媒介。一般情况下,它以散页形式公开发行,并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周期短
报纸周期短的每日出版,甚至一日数刊,周期长的有周刊及七日以上的报纸,但总的趋势是向着日刊与一周数刊等短刊期发展。
(2)出版迅速
报纸要分秒必争地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因此,一张日报从采写到出版,不到24小时。
(3)提供新闻的量多,人们能够从报纸获知大量的新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的,“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2. 无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曾高举出版自由的旗帜,并充分地利用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无产阶级政党把争取出版自由作为一项政治要求列入党的最低纲领,夺取政权之后,立即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出版自由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摆脱“资本的奴役”的自由,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自由,新闻媒体归全体人民所有。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一种完全摆脱私人资本奴役的新型事业,它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全部掌握在人民手中,它不像资产阶级新闻自由那样,仅仅在法律上承认新闻自由。
(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属人民所有,人民是新闻事业的主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保证绝大多数人共同享有自由,提倡不分民族大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财产多寡,不分文化高低,都平等地享有新闻自由权利,这是真正的自由。
(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自由。
任何国家的新闻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自由。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服从国家安定团结、改革开放的大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它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实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前提,是我们辨别大是大非的政治标准。
(4)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处在发展过程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只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逐步扩大和不断完善。
3. 简述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案】报纸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1618世纪,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廿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手抄新闻是古代社会书信新闻的继续。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14-15世纪,威尼斯逐步产生出一批以专门代客打听、供应新闻来谋生的人。这批人自己去收集新闻,自己抄写,自己发行。这些新闻大多是手抄的,俗称手抄新闻。
由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手抄新闻很快从威尼斯流行到各地。罗马、巴黎、伦敦等地都有手抄新闻发行,17世纪初叶达到高潮,到17世纪末逐渐消亡。手抄新闻集编、写、发行于一人,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个体劳动者,但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新闻为生的职业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真正开山鼻祖。
(2)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
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最早的新闻书是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的。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印刷新闻书。这种新闻书己有刊名,但基本上是不定期的,中间间隔时间很长,新闻迟缓; 没有固定的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早期新闻书的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3)第三阶段: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
①由于新闻书的种种缺陷,它在各国并没有盛行,而很快就出现了新闻周刊。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刊。不久,《法兰克福邮报》(1616年)、《马德堡新闻》01626年)等周刊先后问世。周刊定期出版,由邮局发行,吸引了不少固定订户,使得办报者有了稳定的收入,从而刺激了周刊的勃兴。
0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它仍采用书本形式。1665年11月16日,英国的《牛津公报》(周报)问世。它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单页两面印刷。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创刊,按日出版,四开纸,两面印刷,成为现代日报的始祖。
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是交叉发展的,并无绝对的时间界限。但就整个发展过程而言,报纸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独创的过程,朝着迅速(出版周期越来越短)、广泛(发行范围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是新闻传播的一场革命,它轻便灵活,感染力较强,打破了传播的时空界限,大大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而且还通过声音传递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效果,但又存在保存性差的不足。具体而言,广播有以下三个特点:
(1)广播媒介发挥设备的轻便性,用无线电波以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信息传送到四面八方; 听众也可以以仟何姿态、在任何情况下收听,且收音机价格低廉、收听广播无需付费。
(2)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对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
(3)广播声音符号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对收听时间有着客观限制; 同时声音语言的口头化也使它难以像文字符号那样很好地进行深度报道。
4. 如何理解新闻自由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
【答案】新闻自由的发展同社会的全面进步紧密相连,它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新闻自由的程度相一致。
新闻自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阶段出现的,它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使人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用于信息传播与思想沟通的时间也才会更多,这是新闻自由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2)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是实现新闻自由的政治保证。
新闻自由需要建立在民主的社会环境中。民主越是发展,新闻法制越是健全,新闻自由就越充分,新闻自由的制度才能形成。
(3)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思想文化素质是新闻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政治生活的宽松、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思想文化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这是新闻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4)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新闻自由赖以实现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一个社会只有在经济发展、政局稳定、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团结的情况下,才具有实现新闻自由的承受能力。
国际形势紧张或外敌入侵造成的不稳定,对新闻自由的影响极为严重。新闻的自由度因斗争需要会受到限制。由。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实质上是指新闻自由的条件性,即新闻自由总是一定条件下的自由。这种条件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自由具有历史性。新闻自由的含义本身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时代、时期,人们理解的新闻自由是有所差别的,其历史内涵有所不同。新闻自由的实践具有历史性:新闻自由与人类所有的具体的自由一样,是人类自身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绝对权利。新闻自由的历史性表现为,从新闻自由被看作人的自由权利的那天起,新闻自由就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演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新闻自由的实质性范围、水平是不同的,这是由具体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②新闻自由的关系性。新闻自由是人的自由,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的自由。新闻自由是人的一种社会权利,是一种从自身出发,而又指向他人、指向社会的自由。新闻自由的关系性决定了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它必须和他人的权利相平衡,即任何人在行使自己的新闻自由权利时,也有尊重他人同样权利的义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