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807阅读与写作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综合题

1.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唯美主义的创作原则并评价。

【答案】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和戏剧领域。唯美主义作家痛恨资本主义的功利哲学和市侩习气,针对“为金钱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主张。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要追求纯粹的美。唯美主义的作品在艺术上讲究辞藻、韵律,重视对静物的描绘,形式较为精致。

(1)唯美主义的创作原则

①艺术是无功利的

认为艺术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它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包括金钱的纯粹自由活动

它主张“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其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因而只注重形式美,着力探索文学形式,文学与音乐、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录《谎言的衰朽》等鼓吹艺术至上,认为艺术家不应有任何功利目的:强调感觉,追求形式。

②提出艺术是心灵的故乡

在心的领域瞬间存在可以达到永恒,狭小的空间可以有无限的容量。因此,艺术高于生命,高于帝王,高于神抵,高于一切,艺术是至高无上的。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描写主人公在享乐主义的引导下,纵情声色,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而他的画像在他死时却从衰老变得青春焕发。作者以此体现艺术至高无上的观点。

③艺术高于生活,生活应模仿艺术

主张艺术超然于现世,躲进象牙之塔; 现实社会充满市侩气,没有艺术,没有美,艺术的发展非但不依赖生活,相反,生活应该追随和模仿艺术。由于唯美主义否定现实社会,于是它向远古时代、未来、梦幻求美。此外,它认为艺术家对待题材的态度应是客观、冷漠的。

④追求形式美,纯粹美

唯美主义在艺术上开拓了美的领域,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对形式美和美感的独特性的强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片面强凋美的超功利性,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艺术与生活割裂开来,这些观点财产生了消极影响。

(2)对唯美主义创作原则的评价

①优点:唯美主义创作原则的提出与实践,其在文学上开拓了美的领域,扩大了文学表现的范围,而它对形式美和美感独特性的强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②缺点:唯美主义创作原则过分强调美的纯粹性,割裂了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生活的联系,阻碍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其在19世纪90年代就走向沉寂。

总之,唯美主义作为19世纪中后期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痛恨资本主义的功利哲学和市侩习气,针对为“金钱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而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主张,对文学的表现形式特别重视,对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2. 如何理解《等待戈多》中戈多的含义?

【答案】《等待戈多》中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戈多是谁,他代表干什么,剧中只有模糊的暗示。对此,西方评沦界众说不一。有的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的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给剧作增加了神秘色彩。

(1)戈多(Godot )并非上帝(God )的转写

因为他是一个“不在场”(Absence ),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上帝,庄园主或别的什么,但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实指,也未必贴切。虽然中世纪的哲学家认为一切存在物的本质植根于上帝之中,这似乎给戈多就是上帝的解释提供了一种依据,但我们不应忘记,尼采所开启的将以上帝为表征的意义本源还原为虚构的进程,到萨特已经演化为存在先于本质,而荒诞派戏剧是从存在主义的荒诞哲学发展而来,荒诞指述的正是现代人在“上帝死了”之后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在这种生存处境中,荒诞哲学家并没有给上帝留出干什么位置。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贝克特对上帝神恩以及《圣经》所表露的怀疑和不信任,所以贝克特也不会回到上帝。

(2)虽然戈多不是上帝,但他代表了一种类似上帝功能的东西

他代表了一种被追求的超验,一种赋予生存以意义的终极价值,代表了一种没有希望的时代里的希望。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戈多不来,等待者的本质就无法得到说明,只剩下昏昧的实存。人们禁不住生出这样的期望。如果戈多到来,如果“快乐的日子”重新回来,一切就会改变,人的生存又会被重新纳入意义秩序,也许这个秩序的意义本源己不再是上帝,而是上帝的这种功能的替代物,但荒诞将会隐退。从这个意义上说,戈多可以是我们所假设的任何东西,但他肯定给人的存在提供一种本质规定,重新将人的存在纳入意义秩序。

3. 简述萨福诗歌的主要特色。

【答案】萨福是古希腊著名女抒情诗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诗歌的主要特色有:

(1)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

萨福的诗温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是以神作为歌吟的对象——诗中充满了爱的劝喻、爱中的甜美与痛苦或两者相互交织的情愫,以及弥漫着怜悯和嫉妒的悲鸣之声。

(2)诗歌技巧的灵活运用

萨福的诗艺很高,在日前仅存的诗篇中已经能够看出她娴熟运用暗喻这种现代诗歌的技巧,使诗歌形象和内在涵义更为丰富和饱满,如她描写鸽子:“它们的心渐渐冷却,任双翅垂落下来”,意象优美而凄婉,镶嵌着她难以述说的某种落寞情怀; 又如其作品中的“战车和晓骑”,除了具体所指外还暗喻着男人。此外,有时她的诗歌又像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诗,将大自然的风物山川用来象征自己微妙心绪。

(3)“萨福体”

萨福的诗体是独创的。西方诗歌史上把这种诗体称为“萨福体”。它们是独唱形式的,诗体短小,以抒情和倾述内心情怀为主,音节更为单纯、明澈。在“萨福体”的格律中,每一节分为四行,每一行中长短音节在相对固定中略有变化,前三行有点像荷马时代的六韵步诗体,第四行则音节简短,显得干脆明快。

(4)描写人的情感

萨福的诗体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词,目的在于供人弹琴咏唱,但她往往自己谱曲。萨福不仅在技巧上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而且与其他诗人一起,在风格上把咏唱的对象从神转移到人,并用第一人称来抒发个人的哀乐,在当时相当革新。综上所述,萨福诗歌表现人的感情和需要,充满人本主义色彩。萨福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独特的“萨福体”,使得诗歌抒情变得单纯、明快。将暗喻等现代诗歌技巧运用得十分娴熟,诗歌意境优美,善于表现大自然的风物山水,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4. 在狄更斯的主要小说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哪三种主要的艺术特征。

【答案】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其创作几乎触及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真实地展现了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揭露了维多利亚“盛世”背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狄更斯的主要小说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主要的艺术特征:

(1)单层次与复杂性相融合的人物性格

小说的人物塑造上,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独特,有明显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单层次; 人物本质的确定化; 人物形象的基调化; 人物的明晰性:深厚的人性内涵。前两个特点与狄更斯喜欢从道德的角度描写人物有关。由于这一层次过于突出,其他层次相对而言便显得不够重要,从而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单层次的特点。

另一方面,狄更斯小说人物的道德内容又是分层次的,其核心层次是高尚、诚实、仁爱。狄更斯笔下人物身上其他层次的道德因素仍然是人物固有的品质。这样从道德的角度看,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一出场,本质便被确定下来,“终生”不再改变。单层次和确定化造成了狄更斯笔下性格单纯、静止的人物比较多。但是它们也不限制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基调化指的是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比如《艰难时世》中的葛莱恩,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是他的“事实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