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807阅读与写作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白鲸》的多层意义和艺术特征。

【答案】《白鲸》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它是时代的镜子,是“美国想象力最辉蝗的表达”。

(1)《白鲸》的多层意义

《白鲸》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

①第一层面是其一般的社会意义

从一般的社会意义来分析,小说以“披谷德号”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持的高贵品德。

②第二个层面是其特殊的宗教意义

在宗教背景下,白鲸代表着宗教的“恶”和“原罪”。“披谷德号”寓意人生的漫长旅途,带有加尔文教宿命论的思想。

③第三层是其复杂的象征意义

这种象征意义体现在白鲸“莫比·迪克”、“披谷德号”和船长埃哈伯形象上。有人把白鲸看作“善”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披谷德号”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灭亡。船长的象征意义也非常复杂,有人将之视为企图摧毁美和善的邪恶的代表,有人认为他是人类反抗的化身,还有人认为他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主宰而徒劳地与宇宙力量抗争的狂徒。不同的阐释,说明了这部作品意义的丰富以及经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2)《白鲸》的艺术特征

①广泛运用各种象征手法。除了作者塑造的各类形象均有象征意义外,小说对景物、细节的描写也往往具有极其丰富的象征、暗示意义。例如,烟斗、白鲸、海洋、陆地等等,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性。

②卓越的自然景物描写,尤其是对大海的描写给人印象极深。诗人以变化多端的笔调,描绘出大海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饱含了浓厚的诗情画意,同时又从侧面烘托了人物在同大自然斗争中的顽强精神和心理活动。

③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引证和议论。作者在故事中断故事的叙述,插入大量的捕鲸知识,旁征博引,使小说具有百科全书性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作者还常常在叙述故事和描写景物的同时在,直接出来和读者对话,直抒胸臆,大发议论,这样便增强了小说的力度和深度。

2. 怎样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小说?

【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非常独特,在对其小说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将其小说称为“多声部”小说,也称为“复调小说”。

(1)“复调小说,,1929年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诸问题》中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旧框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复调型的艺术思维”,作家在小说中提供了多种声音,多种音调,使得小说具备了一种新的风格。在这种“复调小说”中,作家主观意志和观念不再占据着中心位置,这种特征如同音乐中的“复调音乐”,即乐曲的若干组成旋律同时进行,不分主次,每个声部相对独立又彼此合作。

(2)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性

①从描写的对象来看,人物性格、故事不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思想的论辩、不同观念的较量成为其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之一,不同观念在小说中形成了互相对话的关系。

②从小说的人物描写来看,人物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其历史遭遇和命运归宿,而在于他们所坚持、表达的观念意识,人物的思想具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不受作家思想的支配,不是表达作家世界观的工具。从人物形象的主体性来看,人物形象之间关系平等,人物形象跟作家也处于平等地位。

③从叙述上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颠覆了作家对作品叙述的权威掌控,而让主人公获得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和空间,作品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这就使一般小说中由作者进行的主观叙述更多地转入到主人公叙述视线,使通常的作者叙述变成了主人公的叙述和对话内容相对独立的展示,由此,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其意识相对变成客体,而以往的客体则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

(3)“复调理论”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提出,不仅提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创作价值,而且也是其在理论方面进行的一种创新性贡献,崭新地阐述了文学、艺术和世界中难以统一的矛盾与现象。但是,作为理论家的巴赫金在对文学文本展开研究并深化为理论的过程中,也疏漏了文本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阐释清楚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文本中复调如何与作家的创作思想、价值观统一的问题。此外,过多从形式角度强调复调,也难以恰当回答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价值追求与作品复调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3. 结合作品,论述鲁迅所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人眼中是“残酷的天才”。

【答案】鲁迅先生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准确地指出了其文学创作的特点,并予以了积极评价。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侧重探讨人,尤其是人内心自我的复杂性,表现苦难及苦难中人的追求与犯罪,注重从信仰和灵魂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

(1)“心理现实主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表现心理的真实为己任,将自己的文学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19世纪

中后期的俄罗斯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尤其是随着农奴制度的废除,资本主义得以在封建习气仍然十分浓厚的俄罗斯内部大力发展,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人内心世界的痛苦、精神的异化感,决定将文学拓展到人的精神领域,揭不人的本性或人性的复杂。

(2)直面人性的阴暗面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较为关注的是人的病态思想和潜意识体验,涉及乱伦、强奸、凶杀、癫狂等伦理或心理问题,触及较少被反映的禁区或空白,直面了人性的阴暗面,反映了善与恶在人物心灵中的较量,从而在较深层次上拷问了人的灵魂。例如,在其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描写了一个祸合家庭,展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描写了这个家庭父子身上人性本身的邪恶,以及善与恶对他们灵魂的争夺,呈现了精神的焦灼不安与人格濒临分裂的痛苦。

(3)宣扬宗教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拷问灵魂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宗教救赎的主题,所以其作品并不悲观消沉。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力于表现人们心灵承受的深重苦难和人性的阴暗面,但他的作品并没有让人感到消沉悲观,因为他表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其笔下的人物最后总能在宗教宣扬的谦卑与博爱中找到内心的安宁。例如,《罪与罚》中的青年大学生拉斯柯尔尼柯夫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人”而走向杀人之路,但却陷入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最后在索尼娅的指引下主动“自首”接受惩罚,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宽慰。

总之,陀思妥耶夫斯对人物心灵的拷问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其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仍然是为了揭露现实的丑恶与非人道,从而为人们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灵魂找到一条救赎之路,虽然带有宗教说教的色彩,但其不避禁区、大胆探索的勇气以及充溢其中的人道主义情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4. 《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描写美国梦的破灭?

【答案】《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的重点意义在于以盖茨比的追求和毁灭来表现“美国梦”的幻灭,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假实质。

(1)盖茨比的梦想

一是“发财梦”,二是“爱情梦”,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这两个梦对盖茨比来说是“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它是传统的美国梦的具体体现。

(2)美国20世纪的发展状况与传统的美国梦相悖

杰弗逊的《独立宣言》中宣扬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对自由、对幸福的追求权利,无论贵贱,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推崇那些靠个人奋斗而发达起来的人,不赞同那些靠继承上辈则富而富有的人。

可是现实中的美国情况并非如此,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汤姆夫妇在美国代表着富裕的,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