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二) . 8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三) 13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四) 21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五) 27

一、名词解释

1. 自决

【答案】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下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做出决定,犯越姐代l}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

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2. 老年社会工作

【答案】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1)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2)广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为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3. 社会工作专业化

【答案】专业化是一个由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专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发展;

②其后,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土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4. 相对贫困

【答案】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社会上其他人群的生活水平而言,有一部分人处于社会生活水准的最下层。因此,相对贫困测量的是社会财富(收入)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或群体间的分配问题,

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反映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5. 接纳

【答案】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在关于接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它与非判断的态度是等价物。其实,接纳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二、简答题

6. 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教育与训练。

【答案】教育主要是指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和个性的养成。训练则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而达到熟练运用实践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取向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这就注定了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和训练两种取向。

(2)不同教育层次对教育和训练的不同要求

一般来说,教育层次高的,其教育目标就更偏重于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和能力; 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的则偏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但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必然要经过教育与训练两个过程。单纯的教育或训练都不可能培养出成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7. 简述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限制社工对案主问题的弹性反应或者说将案主标准化,消解了案主的独特性;

(2)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

(3)认知取向的治疗强调思维影响情感经验,忽视情感经验的重要性;

(4)认知治疗重视意识,忽视无意识;

(5)认知治疗是个人聚焦的,过分强调理性和客观性,是一种基于个人主义的科学方法,这势必受到后现代主义者的批判;

(6)行为取向的治疗重视行为的学习或模仿,但行为是在互动的场景下实现的,有时候在控制情景下,学习的行为模式在特定的生活领域并不一定有效;

(7)认知、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复杂的,甚至是难以辨识的,而认知/行为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对二者的交互作用的认识上,这可能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认识;

(8)认知/行为治疗不适用于那些缺乏汰知能力的人。

8. 简述监狱化对矫正社会工作的影响。

【答案】监狱化对矫正社会工作的影响主要包括:

(1)标签论与贬降仪式标签论认为,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是因为社会成功地给他贴上了罪犯的标签。

(2)贬降与监狱化

①监狱化:由于犯人之间的接触是被限制的,贬降仪式实际发生在监狱管理者与罪犯之间,即罪犯在监狱管理者面前,放弃他以前的几乎所有社会角色,接受囚犯的角色和价值观,按照监狱要求的囚犯的行为方式来行为。

②监狱化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

a. 接受监狱的规范、价值和囚犯的角色,完成自我贬降的过程;

b. 接受犯人形成的非正式规范、价值和犯人的亚文化。

(3)监狱化与矫正

①监狱化的作用

a. 由于监狱化,罪犯个人的自我观念被破坏,个人自我观念中被掩盖的、不被社会认可的那一部分内容被暴露出来,这是罪犯个人反思自我、接受矫正或改造的前提。如果个人不被贴上罪犯的标签,他个人的自我观念中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那一部分就被掩盖起来,他就会维持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观念,或戴上一个为社会所接受的“面具”。贬降和监狱化不仅要摘掉他的“面具”,而且还要毁掉他的自我观念和自尊。

b. 由于监狱化,罪犯个人正常的社会化过程被阻断,他被强行从形成他犯罪行为的那个社会环境中隔离出来,迫使他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这也是迫使他接受矫正或改造的前提。

②监狱化产生的严重后果

a. 监狱化破坏了罪犯的自我观念和自我价值观,并从此给他们深深地打上耻辱的烙印,使他们完全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在犯罪的生涯中越陷越深;

b. 监狱化造成的个人正常社会化阻断会加剧罪犯回归社会的困难,由罪犯标签导致的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以及个人强烈的耻辱感,会毁掉他们重新做人的动机和信心,激起他们与社会为敌的邪恶欲念;

c. 监狱化导致犯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抵消丁矫正的成果或使其沾染新的恶习。

③在监狱化的过程中,罪犯和看守之间的对立导致监狱管理的严厉和严格以及监狱官僚体制的僵硬,使罪犯和看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缺乏人情味。这样,在监狱化的过程中,留给矫正工作的空间就极为有限,监狱化反过来又限制了矫正工作的展开。

9. 简述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

【答案】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主要包括:

(1)青少年福利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