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7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三)14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四)20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五)26

一、简答题

1. 简述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答案】(1)德弗勒互动模式的基本内容

德福勒模式是在香农一韦弗的数学模式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传播过程模式,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的互动特点。同时,这个模式还扩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德福勒模式适用范围较广,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2)德弗勒互动模式的不足

该模式没有超越从过程本身来说明传播过程的范畴。事物的运动过程不仅仅取决于过程的内部因素,还要受制于外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德弗勒的模式中,惟一提到的外部影响因素是“噪音”,但是,影响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全部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噪音”概念所能说明的。

2.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信息主权,以及如何理解信息主权的重要性?

【答案】(1)信息主权的含义

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国家主权面临新的威胁因素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的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

②不受外部十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

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2)信息主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信息主权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信息传播资源和传播制度应该拥有主权,这是在信息时代保障国家卞权完整的重要条件。

3. 什么是大众传播的“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

【答案】“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是强调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环境的重大影响的三个概念。德国学者诺埃尔·诺依曼认为,在以电视的高度普及为特征的现代化信息社会,大众传播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数传播媒介的报道内容存在着高度的划一性和类似性,容易在社会上造成“共鸣效果”。

(2)同类信息的大众传播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这容易使它们的影响沉淀下来,

产生“累积效果”。

(3)大众传播是一种跨阶层、跨群体的传播活动,其信息抵达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具有普遍的影响,产生“遍在效果”O

这三个特点使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领袖,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其结果,造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因此,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对人们的环境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从这些前提中推断,它属于哪个研究范式?

【答案】(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假设

①传播行为,包括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是在一定的动机驱动下的有目的的行为。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体或内容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这是一种功能性行为,会产生某种后果。

②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体的主导权在使用者手中。受众具有不同程度的主动性,他们决定使用什么媒体和如何使用,而不是被媒体所使用。

③社会和社会心理的因素引导、过滤或影响着传播行为。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如果从更大的环境来看,个人的性格、社会分类、社会关系、人际交往、可使用的传播渠道都会影响受众的媒体使用行为。甚至人们的需求本身,对满足的期待也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这些既有倾向影响着我们的媒体选择与使用。

④媒体与其他形式的传播行为(或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选择)相互竞争。除了媒体以外,我们还能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互动,甚至独自的个人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做出什么选择,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个人的期待、社会环境、媒体的易得性等。

⑤一般情况下,受众在使用与满足过程中占据主动,他们比媒体更有影响力,但是也并不总是这样。人们的主动性决定着媒体的使用方式和后果,但是通过这一过程,媒体也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甚至我们还会对媒体形成依赖。使用与满足和媒体的效果并不截然对立,有时它也会促使产生某种效果。

从上述假设可以看出,使用与满足理论具有强烈的功能主义色彩。

(2)媒体的使用是一种功能性行为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由于人们紧张、对环境不确定、遭遇不顺或者孤独而产生某种动机,而接触媒体则能满足这些需求,使个人得到放松、了解环境、逃避不愉快的经历、进行社会交往(现实的和替代性的),保持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媒体使用只是功能性的,它既可以替代某种现实的行为,也可以被满足同样需求的现实性行为所替代。比如在现实中我们缺乏社会交往,没有朋友,就可能沉溺于电视节目,上网聊天、玩电子游戏和其他互动行为,代替缺乏现实人际交往带来的空虚。

同样,如果人们产生了娱乐的需求,既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去参加社交活动,找朋友打牌下棋,或者参加其他体育活动和旅游,也可以达到和媒体使用一样的效果。

5. 什么是数字鸿沟? 其可能的社会后果是什么?

【答案】(1)数字鸿沟的定义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已的产生,从世界范围看,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 从发展中国家看,就是由于地区、行业、所有制以及企业规模等差异,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

(2)数字鸿沟的社会后果

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竟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的今天,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因特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操作技术普及水平等差异,造成了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的巨大差距,进而影响了弱势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不同人群之间因为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及种族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了对因特网技术掌握和运用等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机遇、待遇不等,出现了“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等问题。

数字鸿沟己不只是国家间或国家内部在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的使用、电子化服务方面差别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牵扯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方面的社会问题。

6. 结合现实情况,说明大众媒介在怎样影响现代人的生活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答案】(1)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大众媒介环境之中,接触大众传媒,是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曾这样介绍美国人的生活与大众媒介的关系,“美国人平均把醒着的几乎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些媒介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这种状况其实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接触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2)大众传播之所以会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和知识,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和变化;

②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我们安排日常生活;

③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文化享受,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④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娱乐,使人们能够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紧张压力下解放出来,获得轻松和休息等。

这些都是人们通过接触大众传媒得到的实际感受,也体现了大众传播对现代人的“有用性”。实际上大众传播提供的并不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7. 符号意义的语义学、逻辑学、符号学分类分别有哪些?

【答案】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符号具有的特定的意义称为符号的意义。符号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