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之传播学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创新扩散理论中的“创新”?
【答案】创新是被采用的个人或团体视为全新的方法、实践或客体。这个定义的关键之处在于,创新与否是相对于特定群体而言的,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对于某些群体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事物或实践,对另一个群体而言可能就是全新的。
一个创新能否被大众接受,取决于几个因素:①相对优势; ②兼容性; ③复杂性; ④可试验性; ⑤可观察性。
换言之,如果一个群体主观感觉一个创新的价值越大,它就越容易被该群体接受。具体而言,一个创新和它所取代的事物相比优势越大,与现存的价值观、潜在接受者过去的经验和需求冲突很小,复杂性不高,可以通过试验进行考察,并且人们可以直接观察结果,那么这个创新就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创新在扩散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者们发现有时使用者还会对创新进行再发明,改变其最初的用途、方法、价值或使用环境。过去人们常常把这种“误用”看做是一种错误,现在人们越来越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这些行为。
2. 简述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
【答案】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
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1948年,他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5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 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what (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 (向谁说)、Withwhateffect (有什么效果)。
(2)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的意义
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实际上,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夕、“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这条思路形成的。
3. 何谓“社会关系论”? 它有何特点和意义?
【答案】(1)“社会关系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1975)一
书中归纳出的西方的一种受众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卡茨等人的研究成果。
这种理论认为,以往的受众理论(如个人差异论和社会分类论)都忽视了受众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对于受众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受众的社会关系对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受众的媒介接触中,社会关系经常既能加强也能削弱媒介的影响。
这些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人际网络、群体规范和意见领袖等,具体到受众的社会关系则主要有他们所处的工作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各种非正式的群体等。
(2)“社会关系论”的特点
“社会关系论”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对受众会产生重大影响。
①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传者与受众或某个受者保持着紧密的社会联系,就会明显作用于传播的效果,关系越密切,影响就越大。
②受众彼此之间、受众与其有关的社会群体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其影响并不亚于大众传播。与这一理论相关的“群体压力理论”认为,受众所处的社会组织、团体的意见和倾向会构成压力,影响受众的传播行为。
(3)“社会关系论”的意义
①社会关系论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结合点,而结合的桥梁就是社会关系。
②“社会关系论”打破了大众媒介有巨大影响力的定见,描述和揭示了大众媒介的信息如何到达受众那里,以及他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复杂关系。
4. 简述世界新闻传播的小平衡状态。
【答案】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
①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建立了异常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反之,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新闻传播事业基础与设施薄弱,新闻传播工具既缺乏又落后。
②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
a. 某些大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打着一场“无硝烟的电子战争”,借助无孔不入的传播工具从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b. 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及其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量的获取能力。新传播技术领域更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
(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
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媒介和设备,垄断了世界新闻的采集和发布市场。来自发达国家的新闻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新闻,不仅数量少,而且很难为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介接受。所以国际市场上的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
的,即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北”流向“南”o
(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
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构并不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播报新闻的。它们按照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来筛选、采制新闻,因此报道内容存有很强烈的主观观念。如不惜笔墨着重刻画发展中国家的危机、暴力、灾荒、动乱,让人觉得那里毫无生气、落后愚昧。它们播发的新闻评论,往往包含明显的政治倾向,常常对发展中国家的事务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均衡状态,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危害。西方新闻媒介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内容严重失衡,在总体上扭曲了发展中自家的国际形象,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阻碍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也在根本上破坏了世界范围内自由采集、自由传播的现实基础。
5. 简述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答案】(1)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
①描绘出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人们可以快速地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即在“地球村”里,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角落,都如同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一样。传播速度的加速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间实质上的变小,而空间的越来越狭小又进一步保证了时间上的同步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事情在同步发生。”
②从更广阔更理想的角度而言,也是与乔伊斯和威德汉姆·莱维斯的描述相应,麦克卢汉所说的“村落”还意味着共同的社区和可以共同塑造的全球社会。
(2)引起的社会问题
①传播媒介创造的环境。使整个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中。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我们虚构而完整地生活着,在电子时代。当我们的中枢神经在技术上延仲到了所有人类生活中,并与所有人合为一体时,我们很有必要参与到我们的每一个人类行为中去。”即在电子时代整个人类合为一体,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与整体有关,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体。在这样的家园中,传播媒介起到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
②这样的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民族、国家等概念的瓦解和重构。由于地球村是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村落”,这里的民族和国家就不再具有空间上的界限。地球村里的人类需要面对的是他们的全球责任,而不再是仅仅关注自家门前的那一小片菜地。因为突然之间,人类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感知的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地球村又不仅仅是一个村落,电子速度在突然的内爆中将所有的社会和政治功能集中到了一起,这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责任的意识。
③在这个电子技术塑造的时代里,人们对整体合一的需要就是对整个人类无限和谐的追求。这一点已经被今天“互联网”族的宣言所印证。“互联网”世界的人们不仅建立自己的生存规则,而且宣称自己的潜力就在于击垮中央集权,帮助形成一个整合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