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
【答案】(1)双重目标论的定义
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是指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要将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根据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政策的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
(2)双重目标论的内容
双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同时兼顾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这双重目标。经济增长是币值稳定的物质基础,而币值稳定又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二者相互制约和互相影响,只偏重某一目标的结果不仅不可能在长期经济运行中实现该目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双重目标论。
2. 简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答案】(1)国际资本流动即国际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是一国居民向另一国居民贷款或购买资产所有权的活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媒介是国际长期资本市场和短期资本市场。
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可以依据资本流动与实际生产、交换的关系分为两大类型:①与实际生产、交换发生直接联系的资本流动; ②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性资本的国际流动,即国际资金流动。
(2)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会产生如下的影响:
①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资本形成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引进外资是促进不发达国家资本形成的一条有效途径。巨额的外资流入,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出口贸易和提高国民收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外资的引进和有效利用,可以拉动对不发达国家本地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需求,提高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拓展不发达国家的市场,提高其市场化程度,不仅对引进外资的不发达国家有利,对作为主要资本流出国的发达国家一也是有利的。
②国际资本流动有利十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国际金融活动已从国际贸易活动的附属物变成其基础,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国际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a. 对外援助和投资,对接受国来说,有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改善其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与能力扩大,同时改善了直接投资的环境。
b. 对外援助与投资,对投资国来说,有利于改善其政治、经济与贸易环境,有利于其贸易的扩大,同时带动了其商品输出。此外,通过对外投资,便于投资者更好地收集商业情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进入东道国的贸易渠道。
c. 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起着优化作用。国际直接投资转向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业,尤其是新兴工业部门,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出现了以下变化:第一,国际服务业在迅速发展; 第二,国际贸易中中间产品增多; 第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制成品所占比重大大提高。
d. 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贸易方式的多样化。随着各大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日益扩大,许多跨国公司都设立了自己的贸易机构甚至贸易子公司,专营进出口业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贸易成本。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的贸易由商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介人的形式,降低了贸易中间商和代理商的地位。
e. 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战后贸易的自由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其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因此产品的国际间自由移动对于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活动是}一分必要的,这种切身利益决定了跨国公司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f. 此外,以出口信贷形式存在的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出口商资金周转与进口商解决支付困难,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扩大。
③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a. 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进程。b. 国际资本流动极大地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c. 适量的金融投机,有利于减小金融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确保市场价格的稳定性; 投机者进入金融市场承担并分散了原始金融市场的价格风险,使真正建立风险规避为主的理性金融投资市场成为可能; 投机者介入金融市场,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通性和资金营运率。
④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因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得到了利用其国内盈余资金或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便利条件。据世界银行统计,广大非石油输出国的不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大部分是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来弥补的。
3. 简述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
【答案】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它在经济中发挥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职能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的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其利润。
信用中介职能既可以实现资金在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转移,还可以实现长短期限不同的转
换。
(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指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服务。如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 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促进了再生产的扩大。
(3)信用创造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是指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规模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取现金的情况下,就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信用创造功能的发挥,使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资金的总量而扩大信用业务。当然,这种扩大不是无限的,它要受银行现金准备状况和经济发展对信用的客观需要的限制。
4. 阐明支付清算系统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案】支付清算系统,也称为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具体地讲,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
现代的支付清算体系则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各国中央银行,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负有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由一国中央银行主持下的支付系统是现代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形容为资金的高速公路,当道路宽阔、畅通、覆盖面大时,资金在债权债务人之间的流动就顺畅,经济体运行就健康。如果不通畅,就会付出过高的清算成本,资金运用的效率就会降低; 一旦发生局部的堵塞和服务中断,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支付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能主动预警。比如支付系统可以监测各家商业银行清算账户的日间透支额和日终透艾额,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支付系统就会要求商业银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支付效率。
如果是通用货币的支付系统如美元、欧元、日元的支付系统,它们还会对全球经济或区域经济发挥作用。
5. 阐明金融自由化激化金融脆弱性的机制。
【答案】金融自由化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程度上都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
(1)利率自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利率自由化的风险可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前者是指:一旦放开利率管制,长期受到压抑的利率水平会无限制升高,危及宏观金融稳定; 自由化又使利率水平变动不定,长期在管制状态环境生存的商业银行一时来不及发展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利率水平的骤然升高和不规则的波动性这两个方面加剧了银行脆弱性,其影响之大,常常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利率自由化的恒久性风险,即是通常所讲的利率风险。与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