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一) . . 2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二) . . 9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三) 16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四) 23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五) 30

一、简答题

1. 阐明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答案】首先,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他的论证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黄金来实现它;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因此,有: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 马克思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假设,即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流通中需要较多的黄金,黄金从贮藏中流出; 流通中有一些黄金不需要了,多余的黄金退出流通,转化为贮藏。也正是由于假设存在有这样一个调节器,所以流通需要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存在于流通之中。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一定必然存在这样的假设条件。

其次,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生来的。纸币所以能流通,是由于国家的强力支持。同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币的代表。如果说,流通中可以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那么流通中无论有多少纸币也只能代表客观所要求的金量。也就是说,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 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再次,马克思还曾分析银行券的流通规律。认为,这类信用货币的流通规律也服从于他根据金币流通所分析出来的规律。

2. 如何理解金融这个范畴?

【答案】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和铸币(包括称量的金属货币)形态存在时,都不是信用的创造。作为货币的实物,如牛、羊、布帛,是劳动产品,而不是信用产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欧产生了现代银行。银行家签发允诺随时兑付金银铸币的银行券。银行券流通的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地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今天,在世界各国流通的现钞都属于银行券范畴。同时,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了既不用铸币也不用银行券的转账结算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流通的存款货币——用以结清大额交易的主要货

币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贵金属铸币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则先后实施了彻底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制度。这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则变成了同一的过程。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基于银行信用的银行券是日常小额支付的手段; 转账结算中的存款货币则是大额支付的主要形式。完全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己荡然无存。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时时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

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 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时,那么,与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我们习惯使用的“金融”词义正好符合这一范畴的外延。至于在历史上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的种种形态则应视之为金融范畴的萌芽、早期形态。

3. 利率与收益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何度量收益率?

【答案】(1)收益率是收益与投入本金的比率。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一往往是习'n 的原因一一使两者出现差别。收益率的适用范围比利率广泛。

(2)收益率包括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现实中,有些金融交易行为是根据一定的利率设计的,但未标明。把这个隐含的率算出来,也称之为收益率。

收益率的度量取决于名义利率、购买价格、面值和发行价格等因素。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可以写成:

式中,r 为名义利率; i 为实际利率; P 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它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只要存在物价水平并非保持不变的条件,市场各种利率都是名义利率。如果出现物价下降的通货紧缩局面,则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上升。如果收益率保持小变,其实际收益上升。反之则下降。

购买价格与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即购买价格越高,收益率越低; 反之则越高。面值和发行价格主要是通过影响购买价格和出售价格来影响收益率的。

从本质上讲,收益率取决于收益与投入本金,凡是能够影响收益和投入本金的因素都能影响收益率。

4. 简述我国当期金融体系的构成。

【答案】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商业性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与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合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中央银行的专业金融管理职能,具有各国中央银行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是我

国的货币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2)商业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和中外合资的商业银行等构成。

①国有制商业银行。四家国有制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

②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以股份制形式筹资成立的,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银行业务活动的商业银行。目前有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以股份制形式筹资建立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分支机构开展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③外资商业银行。在我国外资银行机构可以通过五种形式进入银行业市场:成立外资独资银行、建立合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购买中国银行的股份、与中国银行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3)政策性银行

1994年,我国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由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等。

5. 试用利率决定理论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答案】利率决定理论是研究如何决定利率,什么因素影响利率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金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储蓄和投资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和储蓄相等时得到犷均衡的利率和投资量、储蓄量。

由此理论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关系,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储蓄增加,因此,利率下降。但同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使金融资产的价格(如股票、债券)上升,企业投资增加,从而利率下降。

(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物因素。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是外生变量; 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又分为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前二者与收入成正比,后者与利率成反比。这样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的利率。

根据该理论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关系,下面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

①流动性效应: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利率下降。②实际货币余额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使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增加了居民的财富,因此会刺激消费,使总需求扩大,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