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企业管理(复试)2004有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
企业管理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核心价值观
2. 流动计划法
3. 适度控制
4. 社会责任
二、简述题(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管理者的角色简述管理者的角色。。
2.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特点(。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特点(不少于5个特点)个特点)
3. 简述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简述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
4. 简述组织走向全球化的三个阶段简述组织走向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论述题(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三、论述题(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论述变革力量及对变革阻力的管理策略。论述变革力量及对变革阻力的管理策略。
2. 论述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在管理上的意义。论述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在管理上的意义。
3. 论述激励中的公平理论与期望理论及在管理上的意义论述激励中的公平理论与期望理论及在管理上的意义。的公平理论与期望理论及在管理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
企业管理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指共同愿景中组织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它并不能全面包含组织的价值观体系,而只能是含有这一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指组织为构建共同愿景,而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构建共同愿景的一个方式就是要从发展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着手。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那么这种组织一定是随波逐流无定性的组织,通常没有很长的寿命。核心价值观对这些组织的发展具有巨大引导作用。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有时以组织理念的形式表达出来,CIS 设计中通常考虑的组织理念就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2. 流动计划法:流动计划法:指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法。它不像静态分析那样,等计划全部执行完了之后再重新编制下一个时期的计划,而是在每次编制或调整计划时,均将计划按时间顺序向前推进一个计划期,即向前流动一次。依据此方法,对于距离现在较远的时期的计划编制得较粗,只是概括性的,以便以后根据计划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和改正,而对时期较近的计划要求比较详细和具体。
流动计划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1)最突出的优点是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更加切合实际。(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保证了即使由于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节,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3)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3. 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的控制要注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