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综合2004试题及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自然失业率
2.经济租
3.货币幻觉
4.恩格尔定律
5.边际替代率
6.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简述蒙代尔的理论贡献。
3.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4.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基本假设上的主要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会计电算化方向任选一题,总分仍按150分计算)
1.试论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和结果。
2.比较分析不同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答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经济租:是一种要素收入,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
经济租的几何解释类似于所谓的生产者剩余。参见图9-9。图中要素供给曲线S 以上、要素价格R 0以下的阴影区域AR 0E 为经济租。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R 0EQ 0。但按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Q 0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OAEQ 0。因此,阴影部分AR 0E 是要素的“超额”收益,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