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明代以后,西方传教士东行来到中国,其先行者和奠基人就是意大利人_____。

【答案】利玛窦

【解析】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2. 被称为“茶圣”的是_____。

【答案】陆羽

【解析】陆羽《茶经》之旨在于“品”,即注重茶的意趣而不注重它的功用。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所在。由于这一贡献,陆羽被尊为“茶圣”、“茶仙”。

3. 唐朝僧人玄奖赴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回国后口述成书的_____是当时中国了解西域和印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答案】《大唐西域记》

【解析】玄类出家后在长安、成都等地遍访名师,为了了解佛学底蕴,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出关,取道西域,经葱岭,到达古印度境内,研习讲学,周游印度,历时19年,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载誉回国,主持佛经翻译,其所著《大唐西域记》详述亲所历见的各国风土人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

4. 母系氏族社会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成为该氏族成员的_____。

【答案】姓

【解析】中国的姓氏产生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其实就是知母不知父的意思。

5. 黄鹤楼、岳阳楼、_____被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

【答案】滕王阁

【解析】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湖北省武汉市)、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和滕王阁(江西

省南昌市),分别建于长江、洞庭湖和赣江之岸,极湖光山色之胜,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

6. 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一一即礼、乐、射、御、书、。

【答案】数

【解析】大体来说,西周的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以国学而论,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规章仪式)、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数学),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小学则以书、数为重点。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判断题

7. 塔的用途最初是用来收藏佛经的,后来才用来收藏佛骨舍利的。

【答案】错误

【解析】塔起源于印度的“窄堵婆”,汉文译作“浮图”或“浮屠”。它的用途是收藏释迦牟尼的“舍利”(佛骨、佛牙、佛发等),因此又称为“舍利塔”。以后又用来收藏佛经和埋葬长老,出现了“经塔”、“墓塔’夕,逐渐成为一种纪念性建筑。

8.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不同质的事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答案】正确

【解析】天道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小同派别、小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和而不同”,就是讲各种不同质的事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出新的事物。

9. 华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主体性建筑。

【答案】错误

【解析】华表一般立于宫门口、桥头、墓前。它的产生,现在有多种说法。一说与天文学有关,认为古人常用一根直立的杆子测定冬至和夏至,后来又用于在建筑时测定南北方向,久而久之,以石杆代替木杆,加以装饰,成为一种建筑的附属物,是装饰性建筑。

10.西周时期分为两段,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

【答案】错误

【解析】周有西周和东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西周传12王后灭亡,历时250余年。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继位,将都城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

三、选择题

11.南宋以后的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二名的称为( )。

A. 状元

B. 榜眼

C. 探花

D. 进士

【答案】B

【解析】宋代完全继承了唐代的科举制,并且有一些重要的改革。南宋以后,专以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后历代成为定制。

12.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清代朴学源于几位明末清初的大儒。其中反对不求实际学问而空谈性理,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 )。

A. 黄宗羲

B. 王夫之

C 颜元

D. 顾炎武

【答案】D

【解析】顾炎武,以考古求真为宗旨。他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结晶,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行己有耻,博学于文”,认为探讨济世治国的学问与砥砺操守气节同等重要。

13.《诗经·生民》中描写了( )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A. 商汤

B. 尧

C. 后稷

D. 伏羲

【答案】C

【解析】周王朝崛起于中国的西部,其始祖为弃,弃即舜禹时的农官后稷,姬姓。《诗经·大雅·生民》即描写后稷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14.下令“破釜沉舟”的我国古代将领是:( )。

A. 勾践

B. 曹操

C. 项羽

D. 周瑜

【答案】C

【解析】项籍,字羽,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