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634教育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实现与加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答案】宏观调控,从过程上讲,实际上就是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间接调控手段或称之为管理方式,把地方、学校及个人的微观教育活动纳入宏观教育目标,使整个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地发展。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实现与加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具体如下:

(1)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①方向调控。统一制定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针、政策、法令。

②进程调控。编制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确定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总需求量和构成比例,确定各类大学、各种专业的编制和标准,分配政府高等教育经费。

③活动调控。规定招生方式、标准和分配原则,教师和学生的操作准则,财务制度等。

(2)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方法

①计划调控。科学制定教育规划,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②行政调控。要加强政策指导,发挥教育政策、法令等的导向、协调和控制功能,要把握好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③法律调控。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健全的教育法规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对教育系统进行控制、约束的手段。

④经济调控。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教育投资方向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也可以说教育投资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惩罚的管理方式。许多国家就是采用经济资助对国内教育系统的发展实行合理的宏观控制。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紧缺而又浪费严重,因此,应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使教育系统协调发展,使教育经费获得较好的效益。

⑤监督手段。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的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价系统是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保持沟通、紧密联系的有效形式。

2.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案】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分设教育厅(局)、局(科)、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具体有如下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①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②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③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

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即省、市、自治区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由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业务部门主管,属中央各部门办的,地方应给予协调和配合。

⑤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省、市、县、乡镇四级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也有具体职能上的分工。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

3. 如何看待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问的职权划分等构成。以下是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

(1)集权制与分权制

①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

②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③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

a.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 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2)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①首长负责制是指由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和责任,由一人承担的制度。或者说,是由一个人负责从上级那里承担任务,向上级汇报工作并全权指挥下级和处理下级请示的问题的制度。

②合议制就指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由集体承担的制度。或者一说一个集团中凡重大事项需经集体协商,才能作出决定的制度。

③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各有利弊

a. 教育行政上的首长负责制的优点在于,教育行政领导与管理的责任明确,职权集中,便于统一指挥,效率较高。其弊端是,教育行政职权集于一身,易出现独揽大权、滥用职权的现象。其教育行政效率又往往受制于首长个人的知识能力。

b. 教育行政上的委员会制的主要长处在于,在决策上能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分工合作,集体承担,既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又可避免一人滥用职权。其缺点是决策人多,易出现议而难决的问题,使决策过程变长变慢,降低行政效率。

(3)完整制与分离制

①完整制是指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单一的机关。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现状属于完整制。

②分离制是指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不集中于一位首长或机关。教育行政上的分离制是指教育行政脱离一般行政而独立,地方教育行政不受地方政府的直接指挥。

③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与分离制也各有利弊

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

优点:

a. 各级政府直接领导监督教育事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规划和统一发展,有利于协调教育与社会其他各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平衡,使教育能更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b. 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更主动地依靠教育。另外,教育直接归属各级政府领导监督,有利于教育经费的筹集。

弊端:

a. 使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政策措施缺乏独立性,难以适应地区的临时的、特殊的需要。 b. 易忽视教育自身规律,不利于按教育规律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