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0教育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衡量决策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微观因素是什么?

【答案】决策质量,大致应包括:决策先进程度、决策的可行程度、决策的效率、决策成本即决策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因素既有宏观的社会因素,也有微观的个人与组织因素。从微观上分析,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决策者个人特点的影响

决策是决策者的主观世界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决策者的个性特点起着重要作用。这里关键的因素包括:价值倾向性; 对有关问题的感知能力和感知风格; 对备选决策方案评估和决断时的风格; 经验多少。

(2)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

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包括:决策群体的影响; 决策群体中如果存在权力之争,将会降低决策效率,还可能由于不同意见的冲突与制约,将会大大削弱决策的有效性; “组织惯性”的存在。

2. 简要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国内和国外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新的政策和措施? (讲出4个方面)

【答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掀起了公共管理改革的新浪潮,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其精髓在于将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和国外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采取了以下与之相应的新的政策和措施:

(1)教育产业的开发和教育市场的开放。“新公共管理”思想将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教育作为传统的公益行业受到冲击和改造,教育产业不断开发,教育市场也不断开放,藉此来提高教育部门的运营效率。

(2)教育管理权力的下移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新公共管理”思想强调管理的弹性化,主张权力的下放,国内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呈现出分级管理的均权化趋势,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下放管理权力,提高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行教师聘任制。“新公共管理”思想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更注重管理绩效和管理效率,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教师聘任制,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在教育这一准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的表现。

(4)校长负责制。“新公共管理”思想强调放松管制,强调公共部门的企业化管理,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的标准和测量。这些都为各国在学校管理改革中扩大校长的权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奠定了基础。

3.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及异同是什么?

【答案】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1)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

教育计划按照规模可以分为教育规划和教育计划。近年来,在国际上使用的教育计划,主要是指与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密切相连的较长期的、综合的教育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简称教育规划。在教育行政上所讲的教育计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是相对于短期的实施计划而言的。

(2)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异同

①不同点。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这种设想的最大特点是粗略规定各有关发展指标,不具体确定有关的工作步骤和实施措施及具体上作时间表。因此也可以说规划不是严格完整意义上的计划。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②相同点。规划与计划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相互联系、互相包含的。因此人们并不把它们做严格的区分。我国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教育发展规划等,实际上都不是单纯的计划或规划,而是二者结合的产物。

4. “督政”是指什么? 在我国实施“督政”的意义何在?

【答案】(1)督政的含义

督政是指督导政府包括政府设置的教育行政机构的活动。督政与督学一起构成教育督导的任务,二者密切相关,督政离不开督学,督学是督政的基础。

(2)在我国实施督政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实践就是既督政又督学,并以督政为主,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在我国实施督政的意义在于:

①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和调控主要由党委和政府领导所掌握。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这也是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就社会发展全局来看,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干预教育; 从教育自身的规律看,它又不能离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发展; 教育所固有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决定了其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保持同步。因此重视和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干预是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旨在通过简政放权,实现中央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向宏观调控的转换,建立基础教育地方化、由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教育管理的水平,对办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建立专门机构了解和监督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也就成为必需。《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把代表同

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依法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评价、指导确定为教育督导机构的任务和职责,是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督导制度的有益探索,根本上是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的需要。

③国际上普遍将加强教育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祛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政府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建立督导制度、开展督政工作正是为了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实现教育的优先发展。

5. 试述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层次划分。

【答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即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和学校管理者自我管理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事业管理包含下列一些内容:

①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在教育的宏观管理上需要做好哪些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准备?

②在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什么样的科学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兴国? 实际上有些科学和教育并不能兴国。

③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各种权力、利益、地位、贡任的调整,必然引发出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也会影响到教育系统中来。对于教育管埋人员如何分析现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也需要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在方法上提高有效性。

④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探讨一种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中一次比较重要的改革,无论在教育理论上、教育体制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还是教学改革上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⑤我国必须制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类型、结构、数量、质量、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评价体制提出明确的要求。

⑥为了依法治教,必须明确教育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全民的教育法治、法制观念,加大教育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前进。

⑦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发展教育就是依靠智力脱贫,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落后状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女童教育。

⑧在办学体制上如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学校是办学的实体,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他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学校工作全面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