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工业大学金融学(含货币金融学、金融投资学)之货币金融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欧洲债券(Eurobond )

【答案】欧洲债券是指在某货币发行国之外,以该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如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的美元债券称为欧洲美元债券。

2. 需求冲击(demand shocks)

【答案】需求冲击是指经济体中影响到产品和劳务需求的事件。减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増加或者 对外出口需求的増加都是正的需求冲击。

需求冲击通常会使总产出与利率和通胀率产生同向变动。例如,政府支出的大幅度増加将会刺激经济并提高 GDP 。它还会提高利率,因为这增加了政府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就如同企业加大对新项目的融资需求促使利率提高一样。最后,如果此时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已经相当于或者超过了整个经济的总生产能力,就会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3. 流动性目标

【答案】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是商业银行的三大经营目标之一,与其他两个目标有此消彼长的作用。商业银行通常需要制定一些数量化指标来衡量和反映本银行的流动性,以便更好的实现流动性管理目标。这些指标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产类流动性指标,如流动性资产比例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现金资产比例;二是负债类流动性指标,如股权占总资产的比例、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三是资产负债综合类流动性指标,如存款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之比、贷款占存款的比例、流动性资产与易变性负债的差异等。

4. 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

【答案】(1)利益冲突的产生

利益冲突是道德风险的一种类型,当一个人或者机构拥有多种目标(利益)时,这些目标之间就会出现冲突,即产生利益冲突。当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服务时,就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这些服务之间潜在的竞争会导致个人或者企业隐藏信息或者散布不实信息。

(2)两种利益冲突:投资银行的承销与研究;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与咨询

投资银行同时为证券发行公司和购买证券的投资者这两个客户群提供服务,然而这两个客户群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在经纪和承销服务之间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当承销的潜在收入大大超过销售的佣金费时,投资银行就会有强烈的动机改变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以有利于发行公司的发行需求,或避免公司转投其他投资银行而失去该公司的业务。

当会计事务所为其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的诸如税收、会计、管理信息体系以及商业战略之类的咨询服务时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从而会计事务所可能歪曲审计报告,金融市场上信息的可靠程度就大大削弱。投资者很难有效分配其资本。

(3)解决利益冲突的法案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和一揽子司法和解协议(Global Legal Settlement)是美国政府为解决利益冲突而颁布两项主要的法案。

5. 结构化信用产品(structured credit products)

【答案】结构化信用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结构化的方法,将若干种基础金融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相结合设计出的新型金融产品。

6. 限制性条款(restrictive covenants)

【答案】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债权人可以在债务合约中加入一些条款,限制债务人使用资金的范围,并且监督债务人,保证债务人严格执行合约。通常有四种限制性条款:

(1)可以禁止债务人从事高风险的经营,贷款只能用于特定项目,专款专用。

(2)限制性条款也可以鼓励债务人投资于更有利于偿付贷款的项目。如在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可以要求借款人同时买入一份人寿保险;万一借款人死亡,就可以用保险金来支付分期付款。在对企业的贷款中,则可以鼓励企业提高股本金,或必须持用某些特定的资产的最小数额。

(3)由于抵押品对贷款人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保护,可以在条款中要求借款人保证抵押品在他的控制之下中,并保持抵押品的状况良好。如在汽车销售信贷合同中,通常要求借款人购买车辆碰撞失窃险,并且在付清贷 款之前,不得将车辆转售他人。

(4)限制性条款也可以要求企业定期提供会计报表,以便贷款人监督企业的经营。

限制性条款通过排除不合意的行为或者鼓励合意的行为,直接弱化了道德风险。

7.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答案】信用风险亦称“违约风险”,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意偿还贷款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来自借款人,是在信用关系中产生的,通常与借款人的收入水平、年龄、和家庭状况有关。为避免信用风险,银行在决定贷款时要切实弄清企业的风险状况来确定具体的贷款政策。

8. 流动性陷阱

【答案】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 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 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 货币当局即使増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 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 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 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 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 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 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 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 从而也就不会増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 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 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 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

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 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二、简答题

9. 黏性工资模型是如何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它有何政策意义?

【答案】(1)黏性工资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黏性工资指不能迅速地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动,只能缓慢地根据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改变而调整的工资。工人的名义工资通常不能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迅速调整,在短期内表现为“迟钝的”或“黏性的”。

(2)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从图中推导出来。其中,图 (a )中的别表示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它们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和分

图 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然而,劳动的需求方面所支付的和劳动者所得到的只能是货币工资。因此,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都必须使用一定的价格指数P 去除货币工资才能得到实际工资。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在决定它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时,应该用该厂商的产品的价格去除货币工资。因为,对于厂商而言,只要劳动的边际产品(代表劳动给厂商带来的利益)大于它为了这一劳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劳动的实际工资),它便会增加雇用的人数一直到代表利益的边际产品与代表支付的实际工资相等时为止。这就是说,每一行业的厂商都会使用本行业产品的实际价格去计算它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既然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由厂商经营,那么,厂商整体必然会用实际存在的价格指数或价格水平P 去计算实际工资。从供给方面来看,(a )图中的当然也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在劳动者用什么样的P 去除W 以得到实际工资的问题上,新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不论劳动者是否知道实际价格水平为多少,劳动的供给曲线所使用的P 只能是在签订合同时他们所预期的价格

正是根据一定的

内,根据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才与厂商在讨价还价之后达成工资协议(即规定货币工资W 的大小),协议一经签订,不论客观情况如何,双方都必须遵守,这就是说,在合同期而决定的工资是黏住不变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期间,实际价格水平却可以经常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