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9010对外汉语教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呈现专题化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化,专题研究得到加强,一些领域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热点,主要体现在:

(1)中高级阶段的教学理论研究受到关注。这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教学规模扩大和教学层次提高的必然结果。

(2)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和汉语偏误分析受到重视。中介语理论自80年代中期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界后,逐渐受到重视,90年代以来人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汉语教学的实际进行了不少富有成效的研究。

(3)对语法体系、语法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4)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等问题成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5)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得到深化

1992年5月,,《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等有关部门专门组织召开了“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就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范围、“学习”与“习得”的联系与区别、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以及语言学习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成果收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1994)一书中。

2. 举例说明什么是分立式测验? 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案】(1)分立式测验的内涵

分立式测验是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测验,它把语言分解成语音、语法、词汇等不同的语言要素或语言点来测。分立式测验中的一个项目只测试被试对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要素是否掌握

例如了解被试者是否掌握某一种语法结构,是否认识某一个单词,是否会写某一个汉字。很多语言测验(如TOEFL.HSK 等)都包含分立式测验的部分,如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的第二部分“语法结构”就是典型的分立式测验,这一部分一共有30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别测试一种句型结构或一个虚词,考生在这30个题目上的总得分被看成是其语法知识水平的体现; HSK (初中等)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一小部分“词汇”也是分立式测验,一共有20个题目,每题测试一个单词。传统的课堂测验很多也是分立式的。分立式测验往往采用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题型,因此评分客观、准确、可靠。从测验编制的角度看,分立式测验命题针对性强,测试点容易明确。

(2)分立式测验的理论基础

分立式测验是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测验。

3.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有哪些,并加以评论。

【答案】对外汉语教学的上位教学原则,不仅指导整个教学工作和全部教学活动,而且指导中位和下位教学原则的制定,对教学实践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它指导性强、影响面大,因此不仅成为教学原则理论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核心内容; 就是在语言教学理论乃至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中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师和学生,也即教和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关系问题,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各种矛盾关系中最为根本的一对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上位原则以及全部中位原则和下位原则的价值取向。因此,处理这对关系的原则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之一。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应避免的误区是:

,不是放任自流,不是不加选择,更不是跟着个别学生①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学生中心主义”

的感觉走;

,更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教,而是强调教为学服务,②强调重视“学”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教”

强调教的方式、方法应更适合于学,而教的方式、方法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教的作用和地位的下降。

(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把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全部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核心,并且把这一原则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之一,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

一般来说,对外汉语教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由重视结构教学,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再到结构、功能、文化“三结合”的发展过程。把“结构、功能、文化”三者结合起来,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这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教学法特别是功能法的合理思想

“三结合”目前还只是一种框架原则,更多地体现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种追求,有待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完善。这是因为:

①结构、功能和文化的具体所指究竟为何,还有分歧

比如,有人认为结构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有人认为结构即指语法系统; 有人认为结构指语法结构; 有人认为结构就是语法和词汇; 等等。又如,有人认为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有人认为功能是利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或手段来完成特定的交际目的或表述需要; 等等。

②“三结合”如何结合同样有不同的看法。

③对“功能”和“文化”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④“三结合”在教学中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来体现。上述这些基本问题有的目前尚未

达成共识,有的还很缺乏研究。

4. 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

【答案】(1)语言交际能力的定义

语言交际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活动既包括语言交际活动,也包括非语言交际活动,语言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使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

(2)语言交际能力的来源

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源自交际能力理论。

交际能力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海姆斯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提出来的。交际能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一种行为处事的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 它注重语言的适当性,即语言运用要适合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什么人就什么事可以使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或不讲什么; 交际能力可视为文化能力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会语言能力。根据学者们的共识,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

(3)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交际能力一般是指母语交际能力或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与特定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其中的社会语言能力与语篇能力更多地受到特定文化的制约。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想成功实现交际就必须处理好交际中涉及的诸多文化因素,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其构成上与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有小可忽视的差异,这是由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决定的。

二、论述题

5.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语料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答案】(1)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帮助

建设现代汉语语料库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非常基础的下程。我们可以用它来辅助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查找例句、编写教案、编出试题,等等。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立要经历原始语料收集、提取粗语料、提取精语料儿个过程。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加工主要是进行语料的分词和词性标注工作。这是实现检索与统计的前提。而分词必须要有一个可操作性强、高度具体化的分词规范。

(2)现代汉语句型语料库为对外汉语的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现代汉语句型统计与研究是一项通过对文本语料进行句型分类统计和句法结构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句型调查和研究的基础工程。调查现代汉语句型的使用频率,研制出一个体现汉语特点、突出汉语语法教学重点的常用句型表,建立一个经过专家分析研究的句型语料库,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项工程的成果,应该能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建设、语法教学、汉外对比研究以及汉语水平测试提供有关句型方面的科学数据和丰富例句。

(3)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中介语有两个主要的性质和特点:一是不断发展变化; 二是它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