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二) ... 8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三) . 15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四) . 21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五) . 27

一、名词解释

1. 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案】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是分析短语和句子的方法,它来源于国外结构主义语法学派。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称“二分法”。遇到不能二分的兼语短语、连谓短语和多项的联合短语,就只能多分。这种分析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内部的组合层次,因而又把这种析句法称为“层次分析法”。析句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切出的成分必须是有语法关系而又合原意的语法单位。

2.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3.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4. 押韵

【答案】押韵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又称“压韵”。汉字每字一音,一般皆有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的字用在诗歌的某行句尾,以增强音乐性,使其有回旋迭荡之美,并易读易记,悦耳动听。因押韵的位置通常在句尾,又称“韵脚”。诗经中的押韵格式流传至今最为普遍的有三种韵例:

①从句中位置来看,句尾押韵是最普遍的押韵方式;

②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一韵到底和换韵;

③从韵脚之间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又可以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三种。

5.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6. 章句

【答案】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小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7.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8.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二、分析题

9. 写出下列汉字在普通话中的国际音标(宽式)和拼音,并分析音节结构。

例:汉字 国际音标 拼音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四呼

(1)游

(2)黄

(3)瓮

(4)窗

(5)犬

【答案】

jiao j i a o 阴平 齐齿呼

10.下列句子有何不同? 请从组合与聚合的关系出发,分析“v 了三天了”中v 与句子意义的关系,并归纳动词(v )的特点。

(1)看了三天了。

(2)死了三天了。

(3)等了三天了。

【答案】(1)句子间的差异

“看了三天了”和“等了三天了”表示“看”和“等”的动作持续了三天,“死了三天了”表示“死”的状态持续了三天。

(2)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角度归纳动词的特点

①V 进入“V+了十时量短语+了”格式,时量短语表示活动结束后状态持续的时间。

②事件动词表示事件的情状,根据需要可以跟体助词“了”、“着”、“过”,或表示体意义的副词“正在”“在”等连用。无论事件处于起始阶段(如“开始”、“着眼”、“出发”等)还是终结阶段(如“结束”、“完成”、“灭亡”等),都具有延续的特征(表示终结意义的动词体现为状态的延续),因此往往可以跟时量短语连用。这样的V 后宾语缺省。

11.多义词“走”至少有下面几个义项,请分析它们的基本义和转义。并说明义项转化的途径。

义项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如“我快点儿走。”

义项2:移动、挪动。如“它(指手表)不走了。”

义项3:离开、去。如“他刚走,去图书馆了。”

【答案】(1)“走”的基本义和转义

多义词“走”的几个义项中,义项1是基本义,义项2和义项3是转义。

因为义项1是“走”在现代最常用的词义,所以它是基本义; 义项2是义项1的引申义,义项3是义项1的比喻义。

(2)义项转化的途径

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 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称为基本义,后者称为转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①引申是指由两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引申出新意义的方法,是指人们在认知中因为AB 两事物之间联系密切,可以用其中的一种现象来指称另一种,例如“兵”最早的意思是一种兵器,由于兵器总是被士兵使用,所以后引申为“士兵”的意义,这种就是义项转化中的引申。

②比喻是指由两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而派生出意义的方法。这种相似主要体现在外形的相似、某种性质的相似、整体和部分的相似。例如“熟”原指食物烹熟,后因性质的相同而引申为植物成熟和熟悉等意义。

12.分析下列各词的构成。

姐姐、猩猩、从容、意义、夏至、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