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闽南师范大学110J2学校体育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身体姿势

【答案】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即空间位置。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括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部分。

2. 科研选题

【答案】科研选题是指研究人员有目的、有步骤的选择选择某一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选择课题。

二、简答题

3. 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之问是什么关系?结合你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答案】(1)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

竞技运动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竞技运动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竞技运动是一种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它可以净化社会情感,提高社会的审美情趣,陶冶社会心理,竞技运动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所负载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竞技运动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对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要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引进和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 a. 竞技运动不只是高水平竞技运动。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要鼓励开展普及性、趣味性强的竞技运动。

b. 竞技运动具有多层次的特征,会形成不同活动层次的竞技运动,既不能将其全盘地吸收进学校体育里来,也不能全部地抵制于学校之外。

(2)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运动作“教材化”的处理。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一提取一改变一重构

'

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

a. 简化性原则

要简化竞技运动的技战术难度,适当降低负荷量。

b. 普及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动要适合全体学生参与,以参加中体验乐趣、体会体育文化为要旨。

c. 适应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动要适合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等条件,要根据学生身心的特征,形式灵活

多样,运用方便,有广泛的适应性。

d. 教育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动要强调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从身心群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4. 何谓体育功能?体育健身功能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作为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降低人们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利于健康。

(2)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现代研究认为,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和有利于健康免疫系统的形成。

(3)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呼吸次数少但每次吸入的空气多,肺通气量较大;反之,肺通气量就小。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的工作效率,提高氧从肺进入血液的能力。

(4)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体育锻炼能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能保持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的骨骼、肌肉的机能。

(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锻炼可以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产生良好的影响并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提高,推迟机体各系统的老化,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 制定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意义?

【答案】(1)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系统的安排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计划文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进行有效教学和实现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先决条件和首要环节 (3)可使教学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教师全面主动的考虑和科学系统的安排整个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教材之间和课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场地、设备和器材。它不仅能使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教学,同时,还有利于检查和总结教学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掌握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及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6. 何谓学校体育环境?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教育环境是指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的总和。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环境。

(2)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a. 体育活动的场所

,以及这些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

场地的周围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

b. 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和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化教学设备等。

c. 体育时空要素

第一,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者建议学校上午第二、三节课可用来安排较难学习的学科,下午则安排活动类的课程。

第二,班级的规模,器材的摆放,教师组织活动的位置,学生活动时的队形、方向等这些因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学校体育的社会心理环境

a.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b.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

c.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d. 体育信息

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重要信息源,对体育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使之能为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服务。

e. 教师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示范性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7. 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案】(1)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试教育是一种英才教育,它忽视了全体学生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工作的开展及体育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