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巴甫洛夫违过实验发现的反射被人们称为( ),它是学习的基本机制之一。

A. 操作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条件反射

D.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D

2. 奥苏伯尔根据( ),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类属学习的同化模式、总括学习的同化模式和并列结合学习的同化模式。

A. 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方式

B. 学习内容

C. 学习方式

D. 有意学习的心向

【答案】A

3. ( )根据对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教学机器”,并设计出“程序教学”方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苛勒

【答案】C

4.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 )。

A. 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B. 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

C. 个体的自发反应与某一刺激间建立了联系

D. 某种刺激与某种情境之间建立了联系

【答案】A

5.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20世纪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6.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考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是,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图式的符号化和语言迅猛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和进行群集运算。“守恒”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形式运算阶段,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这时儿童的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7. 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产生泛化的共同原理的学习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 )。

A. 桑代克

B. 苛勒

C. 贾德

D. 奥苏伯尔

【答案】C

8.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 强化

B. 惩罚

C. 逃避条件作用

D. 消退

【答案】C

9. 阅读完某段文章后,学生问自己:“我理解了吗?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能记住吗? ”这是属于( )。

A. 概括策略的应用

B. 元认知策略的应用

C. 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

D. 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

【答案】B

10.认知技能的学习就是在认知结构中建构一个( ), 经过练习达到完善化、自动化。

A. 产生式

B. 产生式系统

C. 认知策略

D. 元认知

【答案】B

二、简答题

11.刺激控制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和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论基础是什么? 其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何? 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刺激控制教学模式

①理论基础

刺激控制教学的核心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列联安排计划。刺激控制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强化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某种特定的刺激环境中,个体做出一个期望的反应,就伴随呈现一次强化。在心理学中,把这种刺激与强化间的对应称为列联,把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称为列联安排。刺激控制教学的核心,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列联安排计划。在刺激控制过程中,强化可以采用社会强化、物质强化或活动强化。社会强化包括口头表扬、通报鼓励及友善的微笑等不同的形式; 物质强化包括各种可以消费的物品,如金钱、实物等; 活动强化指个体感兴趣的活动,如踢足球、看话剧、计算机编程等。强化可以采用不同的程序。可以采用持续强化,也可以采用间歇强化等程序。一般,在新行为开始建立之初,宜使用持续强化; 而当新行为模式比较巩固后,宜使用间歇强化。

②基本结构

刺激控制教学模式一般由定义目标行为、评价初始行为、制定列联计划、实施列联计划和评价列联计划等五个阶段组成。

a. 定义目标行为: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立期望建立的行为反应,即确立通过教学要改变哪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