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
A 各种智力活动
B. 各种子目标
C. 各种课堂行为
D. 教学阶段
【答案】B
2.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A. 教学跟随发展
B. 教学与发展并行
C. 教学促进发展
D. 教学等同于发展
【考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考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
3. 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
A. 三年级上学期
B. 三年级左右
C. 四年级上学期
D. 四年级左右
【答案】D
4. 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答案】D
5. 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
A. 发现法
B. 试误法
C 顿悟法
D. 讲授法
【答案】A
6. 华生提出“除了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这就是(
A. 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
B. 教育决定论的发展观
C. 遗传决定论的发展观
D. 本能决定论的发展现
【答案】A
7.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答案】A
8.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成就动机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 班杜拉
B. 麦克里兰德
C. 阿特金森
D. 韦纳
【答案】C
9. 动作技能的特征为( )。
A. 反馈调节
B. 程序化
C. 自动化
D. 完善化
【答案】A
。 )
10.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激发学生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
A. 近景性动机
B. 远景性动机
C. 内部劫机能
D. 外部动机
【答案】D
二、简答题
11.社会规范学习有何意义?
【答案】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社会规范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社会意义是通过个体的规范学习来实现的。社会规范学习对个体的品德形成,以及诸多方面的发展,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社会规范学习应是个化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
社会化过程是不断进行的,只要个体还在参与社会生活,还在进行着社会适应,社会化过程就在继续进行。个体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社会化所实现的能力发展和品德发展,反映了个体的两种适应,前者更多的指自然适应,而后者则指的是社会适应。个体在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其社会适应是核心内容。因此,社会规范学习应是个化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
(2)社会规范学习对德育的影响
德育即品德的培养教育,也称为“育德”。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作为品德培养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学习,确立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并在执行规范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和发展品德结构。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社会规范遵从经验的累积过程,应遵循个体社会规范学习与内化的规律来实施德育,建立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
(3)社会规范学习和接受的水平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完整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心理健康。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性的高低。品德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个体的社会适应。由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完成的,那么个体心理健康工作就应充分重视社会规范的学习与接受,把社会规范学习作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将社会规范学习和接受的水平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样依赖于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多种多样,内容极为广泛,但其作用最终必须通过社会规范的学习及品德的形成发展才能实现。由此,社会规范的传递是造就人才的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