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地理学806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心地的等级
【答案】中心地的等级是指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2. 产业集群
【答案】产业集群最先山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到了2000年,波特对于产业集群的新界定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3. 区域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4. 加速原理
【答案】加速原理是指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5. 供给范围上限
【答案】供给范围上限是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6. 多样化
【答案】多样化是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由于横向一体化己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己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多样化,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7. 区域产业结构
【答案】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具有条件制约性、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
8. 企业最佳规模
【答案】企业最佳规模是指企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长期平均费用最低的规模,也指利润率、利润额、附加价值额、人均附加价值、生产率等为最高的规模。
9.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
10.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11.实证主义分析
【答案】实证主义分析是指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12.潜导产业
【答案】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二、简答题
13.简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需求门槛。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轻工业部门需求门槛较低,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的装置型传统工业的需求门槛则很高。由于不同经济活动的需求门槛存在差异,因而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相关地区的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所考察区位的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尤其在传统商业活动中,市场影响力地域范围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商业经营类型与规模。市场地域范围较大的城市,具有较为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
14.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之间利益格局变化的指示器。通过区域经济差异,各区域可以发现自身利益的相对变化情况,进而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决策和行为,维护和增大自己的利益。区域经济差异对各区域发展能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诱导和强化作用,成为区域经济主体调整自己经济行为的参照系或指示器。因此,它的存在和变化就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正负双重影响。
①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尤其是对欠发达区域而言,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一方面为他们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或参照系,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他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是他们发展经济的强大动力和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发达区域,面对其他区域的发展竞争,也不得不主动采取新的发展策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结果,区域经济发展就会趋于活跃,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因此而充满活力。
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
竞争和利己成为各区域的基本行为准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增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协调,从而引起国民经济发展波动,不利于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这种流动必然减弱前者的发展能力,其经济发展的绝对或相对萎缩又通过产品供给、市场需求的不足而对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制约。这无论对发达区域,还是对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不利的。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区域和国家的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所以,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强化了各区域的自我中心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地方主义的流行。
①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存在和扩大,会引起区域之间人们在心理上的对立。发达区域的人会因经济收入高而看不起欠发达区域的人,而欠发达区域的人则会认为受到了发达区域的“剥削”,而发达区域是沾了国家政策的光。因而,有可能引起区域之间部分人的对立情绪。
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增强了各区域的利益保护意识,在处理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经济纠纷、环境污染、区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时,容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公正立场,侵犯其他区域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保护本地区的利益。
③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区域都倾向于增大和保护本区域的利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不愿无偿承担更多的责任,削弱了区域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向心力,地方的独立性增强。所有这些影响如果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党派斗争等交织在一起,就很容易使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