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48传播学基础之媒介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电视节目本国内容规制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确保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
繁荣的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甚至长期生存非常必要。
(2)保护本国幼稚的文化产业
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全新的或者未发展完全、一日_建设起来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这样做能存在可观的规模经济或者学习效应。提供保护是为了建设某一产业。
(3)避免过度专业化的危险
如果一个国家极端依赖某一产品,通常我们指农产品,那么在改变该产品的价格、转变消费习惯、可能导致该产品过时的技术变迁等方面,该国是易受伤害的。
(4)反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倾销就是个例子,例如美国在国外市场对影视节目产品的倾销。其实,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影视巨头们,利用他们在发行上的市场力量,限制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电影在美国的放映机会,这也是不公平贸易的一种体现。
2. 传媒行业的特殊性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①“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
a. 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 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②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
a. 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 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其价值就越大; 同时,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也会实现动态成长; 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
c. 由于个体的偏好不同,媒介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随机性很高的动态过程,媒介
内容消费的时间、地点、场所、受众群范围和受众间互动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价值实现,并且随着传播范围和偏好结构的改变,最终的价值确认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
(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的不同
①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业发展所必需的有形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
②传媒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3. 请简述生产率的重要性?
【答案】(1)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生产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所耗资源总数。生产率是衡量投入与产出比、考核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生产率高表明投入带来了高产出,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生产率低意味着投入带来的产出较少,效率低下。
(2)生产率的重要性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保证。当商品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减少资源的消耗而增加产出,降低商品的价值量。虽然商品生产者并不能因此获得额外利润,但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平均社会成本,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入、提高产出,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进社会福利具有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力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增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 在劳动者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降低,人们用相同的货币量较以前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生活资料。
4. 媒介企业如何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
【答案】(1)产品差异化
这是指企业在形成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者提供产品过程的诸条件上,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足以引诱购买者的特殊性,并以此在争夺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产品差异化的手段多种多样它可以建立在产品本身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种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要创造产品差异化,就要了解整体产品的概念。
(3)整体产品概念与产业价值链
整体产品概念与产业价值链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是从消费者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
程及其所获得的全部利益和满足的角度提出来的。整体产品概念由三个层次组成:
①核心产品
即是产品核心,是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层次,是消费者真正购买的东西,是消费者需求的中心内容。
②形式产品亦称有形产品,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实体的外观,是核心产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在市场上可以为消费者识别的产品或服务的外貌特征。具体有质地、特征、式样、品牌名称、包装等方面。
③附加产品
这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如产品使用的示范或指导、免费送货、质量保证、设各安装、维修、技术培训、售后服务、提供信贷等方面。
(4)产品差异化的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技术创新策略
当产业内的企业过于拥挤时,进行技术创新,是对产业要素进行重构、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并成为主导企业的绝好时机。同时这也是避免价格战的一种有效方法。
②广告策略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也是有效的产品差异化手段。广告除了具有传播产品信息的功能,还可以培养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把该产品同其他与之有替代关系的产品分割开来,诱导消费者进行重复购买。
③流通系列化策略
该策略也称为纵向一体化或纵向约束。纵向一体化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产业整合策略。
④市场集聚策略
该策略是指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细分目标市场,从而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争取局部的竟争优势。
5.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而不是报纸通常会受到政府规制,有时也受到补贴,而报纸却很少得到这些呢?
【答案】(1)对广播电视的规制,理论基础在于频谱资源的稀缺,它不适用于报纸出版,但今天大多数电视内容通过有线和卫星传输,已经不再使用电磁频率了。
(2)由于广播电视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机构,其拥有的舆论监督权利。
(3)例如,20世纪40年代,美国无线电视呈现出区域分布的地方化和节目形态的多样化,同时收看人数也越来越多,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仍然无法接收到电视信号,因此FCC 在当时设置了一套纲领,旨在希望每个社区至少应有一家电视台,这一规定就是所谓的本地主义。
(4)普遍服务原则基于信息的平等权这样的民主政治概念,其目标是要使所有的美国人,包括居住在乡下及高成本地区的人,都能享受先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农村地区得到的服务,必须“适度地比得上”城市。中小学校与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机构,都必须配备先进的电信服务。为此FCC 规定,市场垄断者必须提供普遍服务,市场上的所有竞争者亦均应对普遍服务有所贡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