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答案】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在其《媒介经济学一一概念与问题》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兀产品市场中运作。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每一市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另一市场。”
自此,“二元产品市场”这一概念便深入人心,成为传媒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图所示,对报社而言,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产品,同时参与了两个产品(服务)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2. 试举一个关于媒介产品消费的例子,说明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答案】(1)消费者剩余
这是指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金额与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报业价格战降低了读者购买报纸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读者支付意愿一定的情况下,读者的消费者剩余有所增加。
(2)举例
如果你对卖一份报纸的支付意愿最高是3元,而这份报纸现在为了扩大销路降价为2元,那么你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元。也就是报纸降价使你的状况变好了,省了1元。
3. 传媒行业的特殊性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①“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
a. 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 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②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
a. 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 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
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其价值就越大; 同时,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也会实现动态成长; 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
c. 由于个体的偏好不同,媒介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随机性很高的动态过程,媒介内容消费的时间、地点、场所、受众群范围和受众间互动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价值实现,并且随着传播范围和偏好结构的改变,最终的价值确认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
(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的不同
①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业发展所必需的有形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
②传媒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4. 政府为什么要实施竞争(反垄断)法?
【答案】(1)垄断的定义,即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就是说,将寡头垄断和某些垄断竞争的情况也包括进来。
(2)如果存在垄断市场,在配置生产资源时是缺乏效率的。垄断会带来社会资源浪费,从而使社会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导致市场失灵。
(3)多样化原则是主导美国媒介系统和传播政策目标演变的一个基本原则。多样化原则与竞争一道被视为一个有效运转的意见市场的关键成分。对多样化原则作为政策目标的重视还直接来源于前述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强调的对“来自不同的和敌对的渠道的信息的尽可能最广泛的传布”的传统。
①多样化原则不是理论标准而更主要地是一个经验性的可评估的框架,它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包括:来源多样化、内容多样化、暴露多样化。
②多样化原则不同于多样性后者是指大量的可获得的频道或内容选择,它的侧重点既包括选择的数量,也包括这些选择按照内容或所有权特征的差异。可见多样性和多样化原则是相关的,但是多样性不能涵盖多样化原则的所有内容。
③普遍服务原则基于信息的平等权这样的民主政治概念,其日标是要使所有的美国人,包括居住在乡下及高成本地区的人,都能享受先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为此FCC 规定,市场垄断者必须提供普遍服务,市场上的所有竞争者亦均应对普遍服务有所贡献。
5. 媒介注意力资源在个体配置与社会配置两个层面卜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的?
【答案】(1)媒介注意力资源在个体配置层面上受到的影响
①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时间。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即有效可支配时间。
②接触媒体成本。包括金钱成本,主要体现在价格上; 时间精力成本,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分类、梳理等处理上; 机会成本则主要体现在传播内容与传播情景的贴合上。
③现时收益和预期回报。a. 现时收益包括欣喜、愉悦,也包括体验经济概念下的一些惊惊、感遇、感怀等多元情感体验; b. 预期回报则包括获取有用信息带来的机会与金钱收益、象征性认同的建立、人际网络的搭建等。
(2)媒介注意力资源在社会配置层面上的影响因素
①在整个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总体流向结构、配置机制和变动情况,会通过牵引消费、拉动投资直接影响到关联资源的流向、配置与变动。
②媒介内容与社会集体偏好关联程度越高,其能吸引的社会注意力资源就越多。
③与社会特定阶段特定人群需求的契合程度越高,对该人群所拥有的社会注意力资源吸引程度就越高。
④其所吸引的特定人群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越强,通过关联效应引发相关社会资源流动与配置的幅度和规模就越大。
6. 结合具体案例对传媒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选择和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
【答案】(1)传媒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
①重置成本法,是指根据该无形资产形成时所耗费的成本,并考虑其在未来时期内获益能力折现相加得出其价值的计算方法。
a. 这种方法比较客观,尽量避免了人们的主观随意性,具体计算类似有形资产评估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专有技术、技术诀窍等。
b. 注意事项: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应当包括开发者或持有者的合理收益; 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②市场价格法,是指根据该项无形资产的替代品(当其功效一致、寿命相同时)的市场最低价,计算该项无形资产现时价值的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能体现无形资产的实际价格,因为在充分的市场条件下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市场价格一般能反映出商品的真实价格。③收益现值法,是指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时期内的收益,将其折现作为该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注意事项:a. 如何确定折现率; b. 如何确定该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2)案例分析
传媒的无形资产评估在传媒并购案中比较常见,最常用的方法为市场价格法和收益现值法。例如,2008年,微软计划收购雅虎,微软对雅虎的市值评估参考了同类门户网站的市值和雅虎当前的股价,并考虑了雅虎在未来可能给微软带来的收益。阿里巴巴在收购新浪微博的股份时,也综合考虑了新浪的市值和微博对于阿里巴巴集团的预期价值。
7. 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一般问题? 有哪些特殊问题?
【答案】(1)传媒经济学的一般问题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要进行三大类选择:生产子}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类选择问题也是传媒经济学面临的基本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