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859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全球主义

【答案】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与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这种现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②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③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2. 理性行为体模式

【答案】理性行为体模式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对外诀策,都是从国家对外政策目标出发作出的选择的一种对外决策的形式。这种选择符合国家的利益,国家能够从中得到好处,因而是合理的。这种模式的假定是:国家是谋求其利益最大化的整体一致的行为体,其行为是合理地权衡各种选择的代价与利益的结果。事实上,正因为人们假定国家的行为是以一种有目的和聪明的方式,因此有关对外政策的分析才成为可能的事情。

3.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在西方也曾被称为“多国公司”、“环球公司”、“国际公司”、“宇宙公司”等。跨国公司的分类有不同的依据:①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跨国公司一般可以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两大类; ②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跨国公司也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跨国公司等。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实体,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它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己经确立了它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地位。

4. 核禁试

【答案】核禁试是指无核武器的国家要求有核武器的国家禁比进行核武器试验。无核武器国家要求彻底的核裁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核武器国家停止核试验。这一要求实际上自核武器一出现就开始了。1954年,印度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从1957年开始,全面禁止核试验就成为联合国大会的一项议题。然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停

止核试验的决议,并没有对核武器国家产生约束力。在核禁试间题上,国际社会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通过。

5. 民族独立

【答案】民族独立就是一个民族不受其他民族的压迫,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他国侵略。

6. 斡旋、调解、仲裁

【答案】①斡旋是指通过中立的得到争端各方信任的机构或组织改进沟通渠道,澄清问题,收集事实,促进各方的和解。②调解与斡旋相比,是一种更为正式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第三方不仅谋求澄清问题和促进各方的沟通,而且还谋求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③仲裁的模式是指冲突各方同意第三方就它们的争端提出有约束力的解诀办法。当然,如同国际法庭的判决一样,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流行的方式,因为国家通常不愿意由第三方决定它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7. 国际合作

【答案】国际合作是指在国际政治中,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以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阿姆斯特茨认为,全球政治中的国际合作,通常有三个特征:①国家以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是自愿的; ②合作涉及对共享目标的认同与承诺; ③合作所导致的是对参与老有利的结果。在国际合作中,通常存在某种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东西作为基础和保证。国家之间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合作、经济合作、军事合作和文化合作等,在多数情况下会以某种条约或协定的方式加以固定。

8. 生物恐怖主义

【答案】“生物恐怖主义”是指利用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染或人畜共患的感染媒介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将其制成各种生物制剂,发动攻击,致使疫病流行,人、动物、农作物大量感染,甚至死亡,造成较大的人员、经济损失或引起社会恐慌,动乱。“生物恐怖主义”与其他类型的恐怖主义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小通过任何组织而由个人发动攻击。

二、简答题

9. 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恐怖行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政治进程施加影响,改变政治现状。它们的行为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滥杀无辜造成恐怖气氛,间接影响政治进程; 另一种是通过打击既定目标,直接改变政治进程。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有:

(1)就国际关系而言,恐怖主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例如,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起因于奥国皇储弗朗兹·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这起暗杀是由民族主义学生普林西普执行的,但整个行动却是由塞尔维亚战争部情报处精心组织和支持的。这一事件导致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并进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

(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恐怖主义有可能成为触发突然事件的导火索。

例如,1994年4月6日晚,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机在抵达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上空时,突遭地面火力袭击而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无疑是一次恐怖事件。事件发生后,在爱国阵线控制的地区,图西人以牙还牙,大肆屠杀胡图人。民众随后大量涌入邻国,涌入邻国的难民,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卫生状况极差,造成瘟疫流行,又使得十多万人死于霍乱和痢疾。除了这些直接的后果之外,大屠杀也给两个部族造成了深深的仇恨心理。

(3)恐怖主义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大国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

恐怖主义使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转向反恐; 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使国际间文化冲突加剧; 使大国关系调整。

对恐怖主义的影响不能高估,因为从长远来看,恐怖活动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进程的。总之,恐怖主义严审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10.选择一些国际关系研究的论文,结合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方法进行评论。

【答案】进行国际关系的实际研究,需要运用学科方法。除了学科方法之外,在研究中人们还需要运用各种工具性方法。这些方法与学科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研究更顺利地进行。

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方法,根据现有的使用情况,主要有四种,即案例法、定量法、形式模型和诊释法。这四种方法,定量法与形式模型属于实证方法,而诊释法则属于非(后)实证方法,案例法可用于实证研究,也可用于非实证研究,但主要是用于实证研究。

(1)案例研究法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案例研究法是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

进行案例研究,可分为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人们进行非理论性案例研究,一个主要目的是对特定事件进行解释。这种解释类似于历史性研究。进行理论性案例研究,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为了检验理论,即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发展理论,即针对理论不能解释的方面,提出新的假设以便发展出新理论。

对理论进行检验,运用案例法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用少数甚至一个案例证实一般性理论,人们通常认为缺少说服力。用案例法进行证伪,通常是受肯定的,因为只需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证伪一个理论。案例可以作为检验推论的“黑天鹅”。

对理论进行发展,也可称为探索性案例研究。这类研究作为理论创新过程的初始阶段,主要目的是考察漏掉的或新的变量,以便提出新的假设。新的假设提出之后,研究者还需要以适当途径进行检验。尽管人们可以选用更多的案例进行证实,但定量分析被认为是更具普遍意义的检验方法。探索性案例研究作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具有较强的开拓性,但也具有较大的难度与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