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新闻学805新闻采写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现场短消息

【答案】现场短新闻是指带有现场视觉成分、文字简短的消息。现场(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短小。现场短新闻多是对现场情况的再现,所以多运用描写手法,但是现场短新闻不一定都以描写为主,未必都有明显的视觉效果。凡来自现场,直接报告现场情况的短新闻,哪怕不描只述,都应当看做是现场短新闻。

2.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它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它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3. 新闻语言

【答案】新闻语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根据新闻学的原理,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②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传播是媒介与广泛、分散、隐匿的受众为传递最新的、真实的信息而进行的“对话”。这种“对话”,按照传播学的术语即编码、解码的互动,必须遵从合作的原则,使受众在解码时尽可能多地还原出传者的意图。这种文字符号的编码方式即新闻语言。

4. 叙述式导语

【答案】叙述式导语是用摘录或综合的力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这种类型的导语用足够生动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产生如同他们亲身目击事件的现场感。叙述式导语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二、简答题

5. 简述新闻界“让事实本身说话”的含义。

【答案】“让事实本身说话”是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史不能“合理想像”。所报道的内容应该是确凿可信的,最好是根据记者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若是间接得来的材料,应该在报道中注明消息来源,使读者能够据此作出可信程度如何的判断。

(1)“让事实本身说话”,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要轻易做出结论。记者用不着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妄加于人,只要把事实真相告诉读者,读者自会对此有自己的判断。在新闻报道中,发议论是下策,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若是一定要对某事作出评论,那也最好引用采访对象的话。新闻不应该包含没有出处的评论,这条原则对于维护新闻真实性有好处。

(2)“让事实本身说话”,还意味着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好恶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记者作为读者的使者,必须全面了解、如实反映矛盾双方的意见和情况,不能顾此失彼,使不了解情况的读者产生误解。

(3)“让事实本身说话”,既有客观叙事的含义,又有寓意于事的含义。我们要报道一件事,总有一定的意图,总要有所选择。事无巨细,一律网罗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仅版面不允许,也不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让次要事实冲淡或淹没主要新闻事实。

6. 采写突发性事件通讯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突发性事件是事件通讯报道的重要选题,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因其不可预知和灾难色彩,报道难度比较大,记者在采写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记者的采写大多在事发之后,不易看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展现给读者。即使赶到“现场”,有时只能依据“现场”的遗留物报道,记者必须尽最大可能再现事件过程。

(2)突发性事件多是灾难性的,常伴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报道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采访调查必然牵涉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因此,记者的采访常常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重重障碍等,拿到的材料就可能过于零碎,甚至是假相。这种情况是对记者的正义感、责任心、洞察力和调查基本功的严峻考验。

(3)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

(4)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

7. 采写一篇新闻素描。

【答案】示例如下:

新闻素描:新安矿区的鸟儿好幸福

本报讯近段时间以来,河南省义煤集团新安矿很多职工家属发现,在矿区办公楼前道路两旁的树木枝干上,挂上了很多小房子,仔细看后才发现,原来是该矿为矿区的鸟儿人工搭建的新鸟巢。

随着新安矿环境建设园林化、人文化特色的日趋显现、绿化面积、草类植被的不断增加,象征着自然生态和谐的喜鹊、斑鸡、麻雀等各类鸟儿们,也不请自来地纷纷落户到矿区。道路两旁法国梧桐、山坡上白杨、松树枝头上,都成了它们早晚栖息理想地。虽然它们中间不乏有勤劳者在树权或其他地方搭建有自己的家,但若遇大风雨雪天气,鸟儿们冷暖安全仍让富有爱心的新安

矿人担心不已。

为了让大家的爱心得到实现,也让身处大自然中的鸟儿们体会到人类朋友的爱心,矿上决定在鸟儿较为集中的办公楼前道路两旁和馨苑公园的树干上,专门为它们建造新房子。此次首批共建造新鸟巢20余套,主要以木制板房为主,由后勤中心绿化队安排专人将这些小房子固定在它们经常飞落活动的树干上,供它们早晚栖息居住。

难怪过往职工家属都说:“咱们矿区内的鸟儿真幸福,不但有了好的生存空间,还有了自己的房子,这个做法真的不错。”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

三、论述题

8. 以网络推手为例,论述新闻炒作的表现、成因和危害,并谈谈如何整顿。

【答案】(1)网络推手和新闻炒作

网络推手,是指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对象包括企业、品牌、事件以及个人。网络推手实质是“网络策划师”,是指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

新闻炒作是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的一种新闻运作手段。它的基本特点是预谋性、轰动性和商业化。网络推手所做的工作其实是网络时代新闻炒作的重要表现。

(2)网络推手进行新闻炒作的主要表现

①在内容上,主要是选取那些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对象,对目标事件进行加工式引导,力求轰动。由于互联网上每种信息源的权威性和可辨性极其复杂,网民甄别的辨识的难度加大,“网络推手”则加以利用进行恶意炒作。这种无序会加剧网络的混乱,热点事件变成网络暴力后的人为操纵。一些“毫无主见”的网民则会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而表现出跟风从众的特征。

②在形式上,着意夸大事物的某些方面,将目标转移式放大,力求达到哗然取宠的效果。“网络推手”大肆从事目标事件信息的转帖和扩散,使得网络的声音被无限放大,网络言论空间迅速扩张,从BBS 转帖、博客转载到Email 传输,目标事件的信息得到充分广泛的传播。而在这个过程中,「标事件信息通过差序流动被主流化,网络点击率骤然提升,极易形成焦点事件。

③在报道手法上,往往采用煽情手法,强调煽情性、故事性,对网民情绪进行非理性刺激。通常情况下,能够引起网民关注的热点正是社会矛盾的焦点,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逻辑和价值诉求。“网络推手”将目标事件与热点议题相关联,以激起公众和网民心中的非理性情绪。

(3)网络推手进行新闻炒作的成因

①法律监管的缺失。虽然我国己制定和颁布多个治理网络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但这些立法基本上仍局限于计算机信息安全,对网络信息操控的违法犯罪规制不多。

②经济利益的驱使。追求高额经济利益,是网络推手的原始驱动力。因为网络资源廉价,可利用其获取高额的商业回报,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想在这里淘金,连专业的论坛,也逐渐将盈利模式转移到这些方面。